吊顶反向支撑与转换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1.定义:
吊顶反向支撑:吊顶反向支撑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支撑形式,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中。这种支撑系统通过将结构荷载从楼板传递到上层的楼板,从而减轻了竖向承重柱和墙体的荷载。吊顶反向支撑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组成,它们可以水平或倾斜地设置在楼板之间。
转换层:转换层是指建筑物中荷载传递方式发生变化的楼层。在这种楼层,竖向荷载通常从楼板传递给转换梁或墙,而不是直接传递给柱子。转换层通常出现在结构类型发生变化的地方,例如从框架结构到剪力墙结构的过渡。
2.功能:
吊顶反向支撑的主要功能是减轻竖向承重柱和墙体的荷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它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转换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不同结构类型之间的荷载传递。它通常出现在建筑物的底部或顶部,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结构,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
3.结构形式:
吊顶反向支撑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柱和楼板。这些构件共同组成一个支撑系统,将荷载从上层楼板传递到下层楼板。
转换层通常包括转换梁、转换墙和其他结构构件。这些构件可以实现不同结构类型之间的荷载传递,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吊顶反向支撑和转换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吊顶反向支撑主要关注荷载的横向传递,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而转换层则关注荷载在不同结构类型之间的传递,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反向支撑设置的排布上,反支持不可以在相同的直线上,要呈梅花型排布,支撑的角度则在30到45度间,间距大约是2米,不过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
1、选择刚度、防火防腐要求达标的材料,其中包括角铁、10mm的钢筋、主龙骨等。
2、在吊顶下端连接拉杆,让其形成三角状,增加牢固性。
3、反支撑安装是要形成梅花形布局的,且支撑角度为30度至45度间。
4、将反支撑下端连接吊杆,并用铆钉固定好。
1、在正常吊杆的情况下,从吊杆的下端斜向顶棚安装连接一个拉杆,拉杆要有一定的刚度,与吊杆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防止吊顶在气压变化的时候向上变形,形成穹顶,造成吊顶破坏.反支撑的数量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
2、反支撑用一般使用角铁或直径10mm以上的钢筋,也有使用主龙骨的,但是要满足两个条件: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应满足防火、防腐要求。
3、与结构进行可靠连接;数量及位置要依据结构力学计算及现场构造确定。
4、在反向支撑安装的布局上,反支撑不应在同一直线上,应为梅花型分布,支撑角度应在30~45度之间,间距大概在2米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反向支撑下端通常固定在吊杆上,但因为材料的原因不易铆接或认为效果没有直接铆接在主龙骨上好,现场施工中有不少是直接锚固在主龙骨上。
注意事项:根据国家规范,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在吊顶龙骨吊杆大于1500mm时需要设置反向支撑。
当吊筋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反向支撑就是在正常吊杆的情况下,从吊杆的下端斜向顶棚安装连接一个拉杆,拉杆要有一定的刚度,与吊杆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防止吊顶在气压变化的时候向上变形,形成穹顶,造成吊顶破坏.反支撑的数量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
反支撑用什么做都可以,一般使用角铁或直径10mm以上的钢筋,也有使用主龙骨的,但是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一定的刚度;
2、应满足防火、防腐要求;
3、与结构进行可靠连接;
4、数量及位置要依据结构力学计算及现场构造确定。
在反向支撑安装的布局上,反支撑不应在同一直线上,应为梅花型分布,支撑角度应在30~45度之间,间距大概在2米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反向支撑下端通常固定在吊杆上,但因为材料的原因不易铆接或认为效果没有直接铆接在主龙骨上好,现场施工中有不少是直接锚固在主龙骨上。
1、反向支撑适用在:装饰吊顶完成面到建筑楼顶板面,大于1.5米小于3米的范围内。大于这个范围需要设置提供连接的转换层结构。
2、反向支撑结构的上部需要与建筑结构或承重构件相连,通过吊顶荷载计算,合理安排间距和受力位置,一般可以通过如使用:化学螺栓、膨胀螺栓、钢结构抱箍等方法与建筑承重体固定。反向支撑的结构材料一般为角钢、槽钢、方管做镀锌处理。满焊为三角型框架,三角型框架底边位于上方,尖角向下固定吊杆。
3、注意:在确定要设置反向支撑之前,须得到结构工程师的计算认可,切勿匆忙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