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地基压缩性差异等因素而设置的垂直缝称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5~25米。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处;
(2)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变化处;
(3)长高比不合要求的砌体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变化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沉降缝要隔15~20米设置。
以下是关于沉降缝的相关介绍:
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
设置原则:
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基础超过一定的尺寸时,需要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基础在长期承受荷载时可能产生的沉降问题。沉降缝可以分隔基础,使得基础的不同部分可以独立沉降,从而减少基础的整体沉降量。
一般情况下,当建筑的基础长度超过30米,或者建筑的高度超过30层时,就需要考虑设置沉降缝,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适应地基压缩性差异等因素而设置的垂直缝称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5~25米。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处;(2)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变化处;(3)长高比不合要求的砌体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变化处;(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沉降缝是针对建筑物存在高差比较大的部位设置,伸缩缝是根据建筑物长度不大于50设置一道,可以买本工具书来看下。通常讲究三缝合一,这样方便施工同时便于质量检查及控制,基本上是不大于50M设置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