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关要求如下
1、室内正常环境下
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2、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二、钢筋保护层
根据11G101-1,桩基础钢筋保护层是指砼面到最外层钢筋面。而根据03G101则是指砼面到主筋,也就是箍筋不算。柱到柱主筋,梁到梁主筋。
按规范要求地梁保护层厚度为20mm。在修建房屋时,为防止地质下沉或地质漂移,而使房屋稳固可靠,将基脚打一道地脚粱。为保护地脚粱钢筋,钢筋外面有一层混泥土,这层混泥土就是地脚梁的保护层。
一,是40mm,因为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二,什么是混凝土保护层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三,参考资料: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首先要根据设计说明来确定钢筋的保护层,如果图纸没有要求则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别,构件类别和砼的强度等级来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一类环境类别:当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条件下,砼强度≤C20是,梁柱的保护层为30mm,≥C25梁的保护层为25mm,柱为30mm;二类环境类别:1、当处于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下,砼强度≥C25是,梁、柱的保护层为30mm;2、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砼强度在C25~C45,梁、柱的保护层为35mm,砼强度≥C50,梁、柱的保护层为30mm;三类环境类别、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砼强度在C25~C45,梁、柱的保护层为40mm,砼强度≥C50,梁、柱的保护层为35mm。
另外还要注意一下几点:1、纵向受力的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2、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一类环境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在原有数值基础上增加40%;二、三类环境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
梁保护层20mm。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