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又名灵猫。
灵猫,别名九节狸、麝香猫、青鬃皮、类(《山海经》)。与之相辅证的是,中国古代另一部记载稀奇古怪动物的奇书——东汉杨孚《异物志》亦有云:“灵猫一体,自为阴阳。”相传在明朝时,云南蒙化府一带经常可以见到这种野兽,当地人称它为香髦。又有传说在南海山谷中有一种形貌像狸的灵猫,自为雌雄,可能也是类。
不是,是上古神兽,怪兽医馆的守护神兽。狮身,羊角,毛发雪白。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是由黄健明执导,吴晓宇担任编剧,融创未来文化娱乐(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每日视界影视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国产动画电影,影片讲述了昆仑神医白泽与麒麟男孩羿,为解开黑灵的秘密,而共同踏上了一场救赎与冒险之旅的故事。
白泽,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能言语,通万物之情,知鬼神之事,“王者有德”才出现,能辟除人间一切邪气。
《山海经·中山经》有记载:霍山,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在牛首山向北四十里的地方有一座霍山,上面种满了构树,山上有一种野兽,外貌和猫一样,长着白色尾巴,脖子上还有鬃毛,被称为"朏朏"。朏朏性格温和,长相灵巧,十分惹人爱,据说饲养朏朏的人可以消除忧愁,无忧无虑
天狗,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可御凶害。其说始见於先秦。《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天狗食月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生性好佛,为人善良。十分孝顺母亲,但是,目连之母,身为娘娘,生性暴戾,为人好恶。
有一次,目连之母突然心血来潮,想出了一个恶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们一下,开晕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说是素馒头,要到寺院去施斋。目连知道了这事,劝说母亲不听,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准备了三百六十只素馒头。藏在每个和尚的袈裟袖子里。目连之母来施斋,发给每个和尚一个狗肉馒头。和尚在饭前念佛时,用袖子里的素馒头将狗肉馒头调换了一下,然后吃了下去。目连之母见和尚们个个吃了她的馒头,“嘿嘿”拍手大笑说:“今日和尚开晕啦!和尚吃狗肉馒头啦!”方丈双手合十,连声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事后,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在寺院后面用土埋了。
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将目连之母打下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只恶狗,永世不得超生。
目连是个孝子,得知母亲打入地狱。他日夜修炼,终于成了地藏菩萨。为救母亲,他用锡杖打开地狱门。目连之母和全部恶鬼都逃出地狱,投生凡间作乱。玉帝大怒,令目连下凡投身为黄巢。后来“黄巢杀人八百万”,传说就是来收这批从地狱逃出来的恶鬼。
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逃出地狱后,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帐。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世界。这只恶狗没日没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将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阳,也将太阳一口吞下去。不过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最怕锣鼓、燃放爆竹,吓得恶狗吞下的太阳、月亮,又只好吐了出来。太阳、月亮获救后,又日月齐辉,重新运行。恶狗不甘心又追赶上去,这样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蚀和月蚀。民间就叫“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直到现在,每逢日蚀、月蚀时,不少城乡百姓还流传着敲锣击鼓、燃放爆竹来赶跑天狗的习俗。
《山海经?南次一经》原经文:“又东又东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类:今猫科食肉动物兔狲。别称洋猞猁,乌伦,玛瑙,玛瑙勒。
《山海经》中的“类”为什么是猫科食肉动物兔狲呢?《山海经》描述“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其状如狸而有髦”。意思是“类”的样子像“狸”。“狸”,即猫。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体重2~3千克,叫声似家猫。“兔狲”的样子确实像猫。《说文》:“髦,发也。”按,汉书所谓壮发。唐·玄应《一切经音义》:“髦,发中毫者也。”。本义:毛发中的长毫。
《山海经?南次一经》原经文:“又东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兒,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九尾狐”:即猞猁。别名马猞猁、山猫、野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