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中龙身人面神的介绍(牛头龙身是什么神兽)

山海经怪物图片

注:“囗”指写不出来的字

南山经卷一:

1。狌々: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2。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

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5。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6。

犭尃訑: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7。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

8。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9。

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10。赤鱬: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

12。鴸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

13。

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14。猾囗:兽,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

16。

??患:兽,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

17。蛊雕: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18。瞿如:鸟,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

19。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20。

凤凰: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21。鲭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22。颙: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南山三次经过依次所见之神:鸟首龙身、龙首鸟身、人面龙身

西山经卷二

1。

[左羊右咸]羊:兽,其状如羊而马尾,其脂可以已腊

2。虫渠:鸟,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暴

3。肥囗: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4。赤鷩:鸟,可以御火

5。

葱聋:兽,其状如羊而赤鬣

6。鴖: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7。鳢鱼: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8。肥遗:鸟,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食之已疠

9。

豪彘: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10。嚣:兽,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

11。橐[上非下巴]:鸟,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12。溪边:兽,其状如狗,席其皮者不蛊

13。

栎:鸟,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食之已瘿

14。犭婴如:兽,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

15。数斯:鸟,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16。[上敏下牛]:兽,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

17。

鹦鹉:鸟,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

18。鸓: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19。鸾鸟:鸟,其状如翟而五采文,见则天下安宁

20。朱厌:兽,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见则大兵

21。

白豪: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兽

22。多罗罗:鸟,是食人

23。蛮蛮:兽,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见则天下大水

24。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25。

鼓:神,兽后变鸟,其状如人面而龙身,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26。文鳐鱼: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27。

招司:神,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28。天神一:神,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29。陆吾:神,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

30。

土蝼:兽,其状如羊而四角,是食人

31。钦原:鸟,其状如蜂,大如鸳鸯,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32。鹑鸟:鸟,是司帝之百服

33。[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34。

天神二:其神状如人而豹尾

35。西王母: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36。狡:兽,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37。胜遇:鸟,其状如翟而赤,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38。

白帝少昊:神

39。狰:兽,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

40。毕文:鸟,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41。天狗:兽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42。

彳敖彳因:兽,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是食有

43。鸱:鸟,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

44。耆童:神,其音常如钟磬

45。帝江:神,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

46。

红光:神

47。讠雚: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48。鵸余:鸟,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三首六尾而善笑,服之使人不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又可以御凶

49。

当扈:鸟,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

50。白狼、白虎、白鹿:兽

51。白雉、白翟、鸮:鸟

52。光鬼: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53。冉遗之鱼: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54。

交:兽,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55。穷奇:兽,其状如牛,猬毛,音如獆狗,是食人

56。嬴鱼: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57。

鳋鱼: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

58。[上如下鱼]魮之鱼: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59。孰湖:兽,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

60。囗:鸟,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经过西山之见神,人面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龙身、羊身人面。

烛龙神的故事

烛龙圣神造福宇宙的故事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宇宙便有了江河湖海,日月星辰。世界充实、复杂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太陽、月亮仿佛一对顽皮的孩子,想什么时候出来就什么时候出来,玩得高兴时会三天三夜不睡觉,不高兴了就门都不出,躲在一边睡懒觉。整个世界混乱极了,毫无规则和秩序。春夏秋冬不分,昼夜无别。这个时候,宇宙间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神。他居住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以北的章尾山上,名字叫烛龙。

烛龙圣神长得非常奇特,头上是人的面孔,身子却是一条长长的大蛇,也就是人面蛇身。他的两只眼睛像橄榄一样倒立着,十分明亮。只要一睁开,宇宙间就被照得如同白日一般;眼睛一闭,夜幕便笼罩了大地。他就这样睁闭开合,无休止地为人类工作着。他呼一口气,夏天便来临了;吹一口气,大地便冰雪覆盖,一年四季便在这有节奏、有规律的一呼一吸中循环往复,运转不停。

烛龙圣神从不吃喝,也不知他的力量从何而来,就这样不知疲倦,永无休息。有时他看到地底下的人们遭灾,便流下同情的泪水,这泪水一落到人间,就变成了雨水,滋润着宇宙万物的生长。

烛龙圣神不仅为宇宙万物造福,还常常口衔蜡烛,烛光照在天门中,照亮了天地,永不休止地为宇宙万物作着无私的奉献。

山海经龙的起源和传说

大家知道,《山海经》中记录了很多的事件,这些事件被人们认为是“神话传说”,并且里面许多的人物都认为是不存在的。因为觉得过分“荒诞不经”,不但里面记载的事情是普通人无法做到的,而且里面记载的很多形象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所具备的形象。就觉得这些东西,很有可能出自于古代人的想象,全部都是虚构出来的。

但是由于《山海经》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地理、方位,都非常的详尽,包括在什么地方生存的什么人、什么样的生命、什么样的神、以及有些什么特产等等,这些资料都非常的翔实。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无奈之下,很多人就说这些东西都与上古时代有关,是属于“史前文化”等等。

到底《山海经》中提到的很多异兽与人物与什么有关呢?我们来看看佛经中的描述。大家知道,在佛经中讲过关于“天龙八部”的事情,其中八部众当中的龙众,就住在须弥山中央,由大梵天作为首领存在。

而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就有关于龙神的详细描述:

凡首阳之山,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

也就是说,这些神,都是以龙的形式存在。不光如此,在中山经中,对于龙的各种形象的神,有翅膀的没翅膀的,包括蛇类的神,在整部《山海经》中描述是最多的。而在佛经中,恰好作为天龙八部的龙众,也是住在中央的须弥山上的。

这就奇怪了,在我们中国的任何一座山上,都没有发现类似的“人面虎身”,或者是有豹尾的人存在。其实,《山海经》所记载的中山,并不是我们中国的任何一座山,而是指的天上的中山。如果要和佛经中对应起来,中山的真正面目就是须弥山。那么,《山海经》中其他的四座山,就是佛陀所指的四大部洲。

也就是说,佛经中的记载的天体的模样,和我们中国古老的书籍《山海经》中记载的天体的模样,是大体一致的。

关于里面的生命,《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所有的这些有本事的生命,都是将它们以“神”作为前提的。比如刚才提到的“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不光如此,在有的地方也提到“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如果作为一般的生命,文字的描述却是“有兽焉,其状如龟”,或者是“有兽焉,其状如狸”等等。

也就是说,《山海经》中将生命的等级分得很清楚。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和一般的生命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不光是生命个体大小的区别,其中还包括能力的区别。

如果《山海经》真的说的是天上的事情,也就是记载的是天上地理以及人物和发生的事件,那么这些很多的事情就不奇怪了。但是作为一本中国古老的书籍,竟然能够和没有什么关联的,来自印度的佛陀所讲的事情,能够一一的对上号,这本身就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也就是佛陀所讲的天上的事情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或者是他们看这个天体的角度是不是和我们普通的人存在着哪些不同,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在从前,人们互相之间知道了什么东西,由于缺乏各方面的交流的条件,所以很多东西无法进行一一的互相印证。而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人们许多的思想可以在网上加以交流碰撞。在历史的发展中,那些很多不明真相的东西,都被破解出来。而有些还没有破解出来的东西,迟早总有一天,也会被人以不同的形式探索出来。

所以,我们对于古人所留下的这些经典的东西,一方面要保有存疑的态度,同时也要有大胆探索的精神。这样才不至于在历史的发展中,错过了真正对我们有用的资料。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