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记录了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兽、怪物、山川、水域等自然现象。《山海经》分为两部分,一是山经,即记载山峦、山川的部分;
二是海经,即记载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山经和海经共收录了540种神兽、怪物、山川、水域等自然现象的形象和传说,是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
《山海经》的整个地理世界观系统分为海内、海外、大荒三个部分。
《山海经》的整个地理观是以五服为划分标准。
五服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
海内大概包括五服中的甸服、侯服和绥服地区,海外和大荒则是指要服和荒服。
山经和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主要包括山川、地理、药物、祭祀、巫医等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
该书保存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它还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中《山经》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山脉、山峦的名称和特点,包括一些山神、山精的传说故事;《海经》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海域、江河湖泊的名称和特点,也包括一些水神、河神的传说故事。整部书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民俗、神话、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知识。
《山海经》这本书,大体上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大部分,其中山经又依次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海经依次分为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八个部分,大荒经依次分为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五个部分,所以整部《山海经》大体上有三个大部分,一十八个小部分构成一整套山海经行文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