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鲧是上古舜时代的一个大臣,也是禹的父亲。当是发洪水,于是舜帝派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筑堤拦截的方式来治理。结果洪水过大,这个方法失败了,导致很多人死亡。
2、舜帝处死了鲧,改派他的儿子禹来治水,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大禹治水,他采用疏导的方式来治洪水,把洪水导入大江。经过很多年努力,终于平了水患。
3、再后来,禹因为有功被任为大臣,他的儿子启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鲧采取的是堵但是洪荒只水怎么能堵的住所以业绩不好所以最后被杀了
1、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并逐年加高加厚的办法。
2、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而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1、鲧采用围、堵、截等手段,治水9年,失败。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变堵截为疏导,变被动为主动,经过10年的努力,挖通9条大河,把洪水引入大海。启示:做事要要遵循事物的规律,要用对方法,要变通,考虑要周全,不能蛮干,不能违背事物的规律。
2、尧舜禹共同的优良品质:公而忘私,不畏艰险,不畏牺牲,开拓进取尧: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禹:与大众同甘共苦
1、鲧禹治水的起因是黄河泛滥,为了防止洪水泛滥影响到人民安居乐业,大禹派遣鲧和禹郎中共同治水。
2、经过鲧和禹郎中的共同努力,他们利用丰富的经验和不懈的努力治理黄河,在诸多方法和手段的尝试中,最终选择了疏导河道,加固堤坝的方式,顺利解决了黄河泛滥的问题。
3、治水完成后,黄河水患得到根除,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得以安定发展。
4、因此,可以说鲧禹治水的经过是一个贯穿起伏的、充满艰辛的过程,结果除了解决了水患问题之外,还获得了基层民众的一致赞誉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