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
2、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
3、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4、当时女娲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
5、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了,被演绎成了神话故事。
女皇二年(丙申,公元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后来女娲赢得战争,但也导致不周山倒塌,引发了大的山洪,后为就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了,所以女娲补天大约在距离现在10000年以前的事,在公元前7700年左右。
1、秦汉初期,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是两个独立的神话故事,到了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
2、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3、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1、女皇二年(丙申,公元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
2、后来女娲赢得战争,但也导致不周山倒塌,引发了大的山洪,后为就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了,所以女娲补天大约在距离现在10000年以前的事,在公元前7700年左右。
1、一般为正月二十。(传统节日時间全国各地略微差别,以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日不确定,以正月二十为多)
2、天穿日是元宵节以后的第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時间有正月初十、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几类叫法,以正月二十为多。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3、传说故事元月二十日,女娲娘娘从昆仑山练成五色石补天,这一神话传说源于《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善载;火爁焱而不息,水浩洋而不断;野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因此女娲娘娘炼五色石以补上苍,断鳌足够立四极,杀炎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防水。上苍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工程;背方州,抱圆天。”现如今该传统民族节日在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等华北地区及客家文化地域得到储存。
4、最开始记述天穿日的材料是晋代王嘉所撰《拾遗记》,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岁时部〉记述:“补天穿。”《拾遗记》云:“江东区别名元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果子置屋上,曰补天穿。流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宋朝东城(今江西省南昌)人李觏《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说:“娲皇沒有几很多年,夏伏冬愆任当然。仅有世间闲女性,一枚煎饼果子补天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