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鲧和禹治理洪水内容概括(鲧禹治水思想内容)

上下五千年大禹治水主要内容

1、尧帝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大家推荐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2、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3、禹一门心思全花在治水上,现在还流传着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

鲧禹治水主要内容

1、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2、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3、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

大禹治水故事简单概括

1、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水灾便让鲧(gǔn)治水.鲧临死前嘱咐儿子(禹)“一定要把水治好”.禹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使地面上又可种庄稼了.禹到了30多岁才成了亲,新婚第四天,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2、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定海神针.

概括的来讲《鲧禹治水》这个神话故事

1、传说,古时候这里洪水滔天,吞没了大片的土地和山川,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2、舜帝派大禹到嵩山治理洪水。禹来到嵩山后,决定在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的轘辕山打开一条疏洪泻流的通道。

3、那时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为了支持丈夫治水,也来到嵩山,每天给大禹缝衣做饭。

4、一天,大禹在上工以前,对涂山氏说:"你听见我的击鼓声,就来送饭。"说完,就去治水了。

5、涂山氏准备好饭食,单等着鼓声传来。

6、大禹为了尽快凿开山间通道,就变了一只大熊,在山间来来往往,开山凿石,忙碌不停,连饭都忘了吃。

7、谁知一不小心,竟把一块石头踢落崖下,恰好击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急忙把准备好的饭食送到轘辕山下。

8、可是她东张西望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只见一只大熊在山间跳跃治水。

9、她心中一惊,羞惭之下便向山下跑去。跑了一阵,涂山氏跑不动了,化成了一座巨石。

10、大禹见此情景,大呼:"还我孩子!"只听一声巨响,石破北方,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男孩就是夏朝第二代君主夏启。石破生启的巨石高约10米,围长43米,人称"启母石"。所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指的这个地方。由于大禹和妻子涂山氏治水有功,大禹被封为夏伯,后建都阳城。

11、大禹和妻子死了以后,汉代为表彰启的母亲涂山氏支持丈夫治水的功绩,便在中岳嵩山72峰中的万岁峰下,建了一座"启母庙",并立下《启母阙》。

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

1.包括:开凿渠道、疏浚河道、筑堤防洪、修建水利设施等。

2.鲧禹治水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洪水泛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危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鲧禹便开始了治水的工作。

3.鲧禹治水的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如今的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在鲧禹治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同时,鲧禹治水的精神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政府治理等。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