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留意。
1、读音:英 [ˈnəʊtɪŋ]美 [ˈnoʊtɪŋ]
2、释义:特别提到,note的现在分词。
3、语法:note也可指提醒人们对某事加以重视,即“注意”。note引申可指“照会”“评注,注释”“暗示,含义”“做注释”等。note还可作“纸币”解,innotes指“以纸币的形式”,介词in不可用其他介词代替,且notes须用复数形式。
4、例句:Onepolicemanwasclearlyvisiblenotingthenumberplatesofpassingcars能清楚地看到一名警察记下了经过车辆的车牌号。
扩展资料近义词:notice
1、读音:英 [ˈnəʊtɪs]美 [ˈnoʊtɪs]
2、释义:注意,理会,察觉。
3、语法:notice的基本意思是“布告,通告,启示”,指用以宣传某事的发生或传达某种指示的通知。也可指“预告,通知”,即告诉某人某事即将发生。
4、例句:Noticesinthewaitingroomrequestedthatyouneithersmokenorspit候车室的公告牌要求人们不要吸烟和随地吐痰。
是马来西亚货币令吉(RinggitMalaysia)。
马来西亚的货币称作令吉(RinggitMalaysia),由中央银行(BankNegara)发行。令吉由马来语中的Ringgit翻译过来的,马来语中Ringgit的原意是“齿”,由于以前西班牙银币在东南亚一带非常流行,而西班牙银币的周边又有齿型,因而得此名称。1990年马来西亚政府规定,马来西亚货币的标号为“RM”。马来西亚货币以仙(Sen)为最小单位,100个仙为1令吉。由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马来西亚货币改革政策中于1999年6月30日1000令吉和500令吉正式为无效法币。
MYR是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的国际标准代码。
马来西亚林吉特,英语:malaysian ringgit,国际标准代码是MYR,货币符号为RM,中文单位为令吉。至今流通的钞票面额有100、50、20、10、5、1令吉,另有50、20、10、5分铸币。1令吉等于100分(钱币单位:分)。
拓展资料
马来西亚货币是马来西亚的法定货币以及部分国家的流通货币,国际标准代码是MYR,货币符号为RM,由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行。
马来西亚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废除马来西亚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实施可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将根据一篮子货币的汇率进行浮动管理。
流通地区
主要流通于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各大小城镇都可以看到本地银行或国际(外国)银行。所有银行都设有外汇兑换业务。这些银行一般都开设在城市主要街区、购物中心内或重要的出入境口岸。
外币、旅行支票、汇票、电汇、委托承付等所有银行业务都可以在任何一间银行办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银行、外币兑换处及ATM提款机在周围比比皆是。
对外业务
外国学生可以在银行开户,并使用银行的各种设施便利服务,他们还可以开设个人外汇帐户。当外国学生在银行开户后,便可以使用银行提供的各种设施便利,如支票、提款卡等。
ATM自动提款卡(Automated Teller Machine)在马来西亚使用非常方便。在MEPS会员提款机上使用(Malaysia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ATM提款卡可在任何时间提款(24小时),整个马来西亚至少有2000台以上的 MEPS会员提款机。所有提款机上都有马来语、英语和中文提示,大部份银行也都有马来语和中英文服务。
纸币1令吉:
1令吉正面
红字1:先从纸币背景图开始。背景图花纹并不是随机生成,那是马来人传统服饰的花纹,叫Kain Songket(音译宋格布)。
红字2:这位穿着马来皇室服饰的人,马来西亚人俗称Agong,遵称Yangdi-Pertuan Agong,也就是最高元首的意思。他是第一任最高元首,名叫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马来文全名叫Tuanku Abdul Rahman Ibni Al-Marhum Tuanku Muhamma。
红字3:马来语Bank Negara Malaysia,也就是马来西亚国家中央银行,马币从这里发行。
红字4: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签名,下面是马来语Gabenor。
红字5:马来语Wang Ini Sah Diperlakukan Dengan Nilai,中文意思大约是“授权此纸币价值通行”。
红字6:马来西亚国花是大红花,也叫扶桑。
红字7:熟悉的新月图案,是马来西亚的国旗图案。
红字8:有两个信息,一为由于考虑到面额小,市面通行率大,容易损坏,所以由塑料制造而成。另一个格子图腾,是1令吉背面的风筝图腾。
《悲惨世界》的主旨是:通过表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中的不公平以及长期以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达对爱与怜悯心(人道主义)的呼唤。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
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
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
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
《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审视、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增添大量新内容,最终完成此书,定名为《悲惨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