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一)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完善、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六)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
流动性危机指的是流动性的枯竭,具体可以表现为资产价格下降到其内在价值之下,或者金融机构外部融资条件恶化,或者金融市场参与者数量的下降,或者金融资产交易发生困难等等。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分类有:
1.国内流动性危机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
2.国际流动性危机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期外汇履约义务超过短期内可能得到的外汇资产模式,国际流动性就不足。当国内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时,央行可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避免“挤兑”可能造成的大范围银行危机。在国际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像IMF之类的国际组织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流动性偏好是指投资者倾向于更喜欢投资于那些可以很容易转换为现金或者可以快速转换为现金的投资类别,如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
这么说吧,流动性风险管理不仅是银监的监管要求,也是行内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在我接触过大量银行客户中,很多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已经走得很前列了,一些银行也开始不满足于省联社的系统,开始自己尝试做一些针对自己行内情况的风险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流动性风险和盈利目标是一对天敌,但是优秀的流动性管理能够在精准满足行内流动性的同时保证全行盈利资金最大化。那些基于大量的数据化流动性管理实践为更多的银行客户带去了价值,让客户能够在报表和商业智能系统之外发掘到更多的业务场景,使场景化数据应用成为银行增长的新兴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