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1.11的规定,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
又规定适用在超过3m后需要提供连接的转换层结构。反支撑的作用主要是当室内产生负风压的时候,控制吊顶板面向上移动。当板面受到风荷载作用,板面会上下浮动,吊杆通常使用φ6~10钢筋制作,可以控制板面向下的移动,而不能控制板面向上的移动。
反支撑可以撑住板面不让板面向上移动,从而达到控制板面变形的作用。
反支撑的作用主要是当室内产生负风压的时候,控制吊顶板面向上移动。当板面受到风荷载作用,板面会上下浮动,吊杆通常使用φ6~10钢筋制作,可以控制板面向下的移动,而不能控制板面向上的移动。反支撑可以撑住板面不让板面向上移动,从而达到控制板面变形的作用。
转化层一般用于吊顶原顶面和吊顶面差距较大的空间。通常来说大于1500就要用到转化层。主要在大型的音乐厅,演艺厅,较大的室内活动场所等。
因为要安装音响设备以及专业的灯控等设备,其重量是一般工装中所用到吊丝轻钢龙骨等不能承受的,这时候就要用50角钢来焊接转化层。
主要是为了承重考虑,还有后期设备维修等上人用到的。
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
家装吊顶是家装中常见的环节。吊顶根据装饰板的材料不同,分类也不相同。吊顶装修材料是区分吊顶名称的主要依据。
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在选择吊顶装饰材料与设计方案时,要遵循既省材、牢固、安全、又美观、实用的原则。
吊顶误区
误区一:装上吊顶才显得够档次。实际上,由于的商品房层高上不如以前,通常只有2.6—2.8米。而在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安装吊顶,在视觉上会使人感到紧张、压抑,继而引发一些生理上的反应,如头晕、恶心等。
误区二:凹凸不平的造型会突显主人个性。有些人安装吊顶时,会设计凹凸不平的造型,或使用玻璃、镜子等材料,这就给平时的清洁带来了困难,使吊顶成为了藏污纳垢之所,从而污染室内空气环境。在风沙较大、灰尘较多的北方地区尤其如此。
误区三:彩色光源能营造良好氛围。
吊顶钢结构转换层标准间距需要计算确定,下面是两个个常规间距方案,可以参考一下:
一、30*30*3角钢横梁,纵横间距1200*1200,30*30*3角钢吊杆,间距1200,用于吊顶上部管线较少。
二、50*50*5角钢横梁,纵横间距3000*1200,30*30*3角钢吊杆,间距1200,用于吊顶内风管宽度大于1200或管线排布过密
1、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当大于300mm时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应增加吊杆,龙骨的安装是依照脚线的标准,所以脚线的高度都必须测量后再决定,根据房间的尺寸测量脚线的长度,安装后的脚线必须平整、紧贴着瓷砖边缘。
?
2、吊顶高度超过1.5米需做反支撑或转换层,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
?
3、吊顶后会使钢架转换层产生很大的弯矩,从而直接影响到石膏板的平整度,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不一定需要设置,只是高度超过高度才需要设置。吊顶高度超过1.5米需做反支撑或转换层,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
一般在40-50公斤左右
吊顶主筋不低于3×5木龙骨,间距为8-1,必须使用1×8钢膨胀固定,约1㎡用量一个。钢膨胀应尽量打在预制板板缝内,钢膨胀螺母应与木龙骨压紧。吊顶主龙骨采用20×40木龙骨,用¢8×80的膨胀螺丝与原结构楼板固定,孔深规定不能超过60mm。每平方米不少于3颗膨胀螺丝,次龙骨为20×40木龙骨。
主龙骨与次龙骨拉吊采用20×40木方连接,所有的连接点必须使用铁或自攻钉合理固定,不允许单独使用谢枪钉固定。拉吊必须混用垂吊、斜吊两种。吊杆与主次龙骨接触处必须涂胶,靠墙的次龙骨必须每隔800mm固定一个膨胀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