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不设支撑的叠合板”又称为“二次受力叠合板”,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当于施工阶段,其受力截面仅为预制构件截面(此时不考虑后浇混凝土的作用),该阶段受的荷载为板自重、施工荷载及后浇混凝土重;第二阶段就是使用阶段,此时后浇混凝土达到了设计强度,受力截面为整个组合截面,承受的荷载为楼盖恒荷载与使用阶段活荷载之和。这种叠合板由于两阶段制造、二次受力,与整浇板受力情况不同,第一阶段为简支单向板,第二阶段形成连续板,具有受压混凝土“应变滞后”和受拉钢筋“应力超前”的特点。
主要用于工程支模铺地床板
双面叠合板优点:
(1)施工操作简单、实用、效益明显、降低施工成本、减少二次污染、减轻结构荷载、同时施工效率提髙、经济效益显著。
(2)叠合板可减少现场湿作业,符合绿色节能建筑理念,达到绿色节能效果。
(3)节约材料和人工采取叠合板,施工现场取消楼板底模及满堂支撑,安装过程中,操作工人只需进行扶板就位、临时固定等工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减少扬尘与建筑垃圾。
现浇混凝土结构及预制混凝土结构各有其优点和弊端。现浇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抗渗性好,但其现场支模,工期长,保养复杂,综合造价高;预制混凝土结构工厂化生产,造价低,便于养护,构件质量有保证,但其存在构件间的连接拼装问题,整体性较差,抗震性能以及使用体验较差,甚至耐久性不能得到保证。我们应该在保证吸取二者的优点,使混凝土结构成为力学性能佳、经济效果好的建筑产业。
双面叠合板缺点:
叠合式结构需要现场二次浇注,需要保证浇注前后叠合面的质量标准,必要时进行人工凿毛,设立拉结钢筋,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能有效的整体受力,共同工作。在浇注过程中,新老混凝土叠合面处理、受力过程拼缝处裂缝开裂、节点构造和连接复杂、现场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
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1.包括面板、胶合层、芯层和背板。2.面板是叠合板的表面,通常由木材或其他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外观和耐用性。胶合层是将面板和芯层粘合在一起的层,起到增强叠合板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芯层是叠合板的中间层,通常由木材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于增加叠合板的强度和刚性。背板是叠合板的背面,通常与面板相似,但质量和外观要求较低。3.叠合板的各部位名称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叠合板的结构和特点,对于选择和使用叠合板具有指导作用。叠合板在建筑、家具制造、船舶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叠合板各部位的名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