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选自(山海经文言文)

山海经鲲鹏原文出处

山海经中神兽鲲鹏,饕餮、腓腓、诸犍、混沌。

鲲鹏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其原型可能是海神禺强,《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禺强)。”

守株待兔是选自山海经吗

不是,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五蠹》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全文近七千字,作品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成也韩非,败也韩非”,韩非与秦朝的兴亡真是结下了不解之缘,皆因韩非所著的《五蠹》也。

《愚公移山》属不属于《山海经》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愚公移山”的寓言乃是针对《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神话摄取天竺佛典而创作的(如《山海经》夸父逐日的神话被《列子》摄取,其文本位置紧随“愚公移山”之后,见杨伯峻《列子集释》,第161—162页),移山与填海正好匹配,因为这两个故事张扬了同样的人文精神。如果没有精卫填海的神话,也就不会有“愚公移山”的寓言。

精卫填海来自于山海经这本书对吗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这句话是对的。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山海经出自什么时期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山海经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的伟大著作,它记述着那个时代的远古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自古相传《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大禹是治服水土的一代圣王,伯益是当时的山林环境大臣。近代多数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也不是作于一时,其成书年代或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谓在秦汉之际,亦有相信其资料源于帝禹时代者。至于《山海经》的作者更是众说纷纭,或谓楚人,或谓中原人,或谓“海外人士”。其中“中原人士”之说又有两种观点,一说为周人,一说为齐人;而“海外人士”则涉及古印度人和巴比伦人等等。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