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概念(网络用语山海经什么意思)

《山海经》有哪些历史意义

《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山海经》将它公之于世,以为是大禹、伯益治理洪水时所记。班固依刘歆《七略》作《汉书、艺文志》,把《山海经》列在数术略中探究地域、人、物等形状以判其吉凶贵贱的形法类之首,这是对《山海经》性质的最早说明。东汉王景治水,明帝赐以《山海经》,《山海经》又被当时视为实用的地理书。到《隋书、经籍志》,《山海经》被冠于地理类书之首,以后《旧唐书、经籍志》等都把它归属地理书。明代胡应麟却对《山海经》的作用提出了异议。他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他的见解自有他的高明处,但他却没有说出此书的确切性质。清代编修的《四库全书》把它定为小说,认为《山海经》是“小说之最古者”。除了把《山海经》的作用归入形法、地理、语怪、小说之类外,道教徒又把《山海经》看作黄老之言收入《道藏》。从上世纪初开始,文人学者们开始用新眼光研究《山海经》。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神话与传说》篇中指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茅盾则从神话学角度指出《山海经》是“一部杂乱无章的神话总集”。鲁迅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许多文人学者所接受。学术界对《山海经》的作用和性质看法有二种观点:其一认为它是一部巫觋、方士之书,是古人施行巫术的参考书。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虽然它记述了山川、异域,但多系传闻之辞,很难考实,它并非以讲述地理为目的,不可视为实用的地理书。它虽对后世的志怪小说影响很大,但本身毕竟不能算是完全的小说作品。其二是坚持认为《山海经》就是地理书这一传统观点。有的人还断言,《山海经》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价值的地理书,持这种看法的大多是史地学家。既精通历史地理学家又精通古代宗教和神话的顾颉刚,对《山海经》指出一个二者兼顾论述即,“这是一部巫术性的地理书”。《山海经》的作者虽然是西汉的刘歆题为尧、舜之际禹、益所记,但证据不充分,且实在离事实太远。现在一般人认为《山海经》虽不是禹、益所作,但其内容来源必定很早,开始是口口相传,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内容,最后形成文字。可以肯定的是该书并非成于一手,也不是作于一时,更不是出于一地。但它是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对它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开发利用,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该文根据资料写成,在此谨向原作者编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山海经对罗刹的记载

在《山海经》中,没有提到罗刹国。罗刹是佛教中的一种鬼神,而《山海经》中记录的大多是神话传说和地理风俗,与佛教中的概念不同。

山海经为什么不是四大名著

山海经是神话传说类的,算是儿童读物,相当于动画片一样,文学和史学价值一般。

山海经很多东西都是不可以考据的,文学价值挖掘难度太大。成为名著的条件要求是大众都能理解阅读的,而且在某一方面的文学价值要盖过所有的著作才行的。每一个人对名著的理解不同,并不一定四大名著就是好!也许其它的对你来说更好,每一个人的看法不同,四大名著是近代才有这个概念,清朝以前没有四大名著的说话。

山海经中八大洲

山海经中九州是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山海经具体内容是什么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神话传说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神兽、妖怪以及奇特的地理景观。下面是一些具体内容:

《山经》部分主要记载了中国各山的名称、位置、形状、历史、传说和特产等方面的资料,例如大别山、华山、嵩山、泰山、黄山等著名山峰。

《海经》部分主要记载了中国各海洋、岛屿的名称、位置、地理、物产以及相关的神话传说等方面资料,例如东海、南海、渤海、瀛洲、蓬莱仙岛等。

除此之外,在《山海经》中,还有许多关于神兽、妖怪的描述,如九头鸟、麒麟、凤凰、白蛇、大王蛇、青龙、白虎、朱雀等等。同时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奇特地理景观的记载,如火山、河流、湖泊等等。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