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类神话发展的过程来看,最早出现的神灵应是原始社会的自然神,主要有地神、天神、日神和月神。《山海经》记载了日神羲和、天神帝俊和月神常羲,却找不到地神的相关事迹。现在道教神话中地位卑微、身材矮小的土地公,似乎很难和《山海经》上古大神产生关联。那么,中国神话里的第一位地神是谁呢?有学者认为,这位上古大神在道教神话中,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说到地神,对道教神话有所了解的读者,会立即想到后土皇地祇,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后土娘娘”。她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一,主宰阴阳两界和自然万物的大地之母。但是,后土皇地祇是宋代才被朝廷加封的神位,要求民间将她与玉皇大帝同等规格祭拜。后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并不是一位女神。在《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话中,后土是一位男性,他是炎帝的后代。
《山海经》的《海内西经》介绍了炎帝家族的谱系。书中记载后土是炎帝的直系后裔,水神共工的第四个儿子,巨人夸父的祖父。《大荒北经》记载,后土是黄帝的臣子,帮助黄帝管理土地和农事。在《楚辞》中,后土还是古老的冥界主神。他和异兽土伯居住在幽都之山,人死之后灵魂都汇聚在这里。从《山海经》的相关记载来看,后土确实像是地神。
那么,这位上古大神究竟是谁呢?其实,后土就是《史记》记载的后稷,他是周人追认的始祖。商朝以天神帝俊为祭祀主神,周朝以地神后稷为祭祀主神。所谓“社稷”,就是从这里起源的。另外,“后”字是尊称,在甲骨文里的象形意义是土堆,象征着地神,或者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夏朝君主称“后”,大禹的家族也称夏后氏。
那么,后土就是第一位地神吗?当然不是,《山海经》已经告诉我们答案:第一位地神是上古大神——轩辕黄帝。《山海经》里天神帝俊主宰万物,轩辕黄帝主宰人间。《中山经》记载:“黄帝四面”。这里并不是说黄帝长了四张脸,而是说黄帝主宰华夏四方的土地。上古四方神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强,都是黄帝委派的地神。另外,黄帝这个称号的本意就是地神,因为土地是黄色的。
后来,道教神话兴起,地神黄帝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黄帝骑黄龙升仙后,变成了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薇大帝是道教“四御”之首,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从秦汉到宋代,地神的地位一步步衰落,最终演变成矮小的土地公。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地神其实被历代王朝统治者兼任。因为,历代皇帝皆自称“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不再需要一个主宰大地的神灵,土地公的职能受到了限制。
由此可见,道教神话中的紫薇大帝和《山海经》记载的地神,其实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
预言洪水的蠃鱼
据《山海经》记载:“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邽山是蒙水的源头,水里除了有黄贝之外,还有一种奇特的鱼。这种鱼名叫蠃鱼,身体像鱼类,背后却长着一对鸟类的翅膀,发出来的声音和鸳鸯一样。每当蠃鱼出现,就预示着将要发生洪水,人们都不希望它出现,视其为不祥之物。上古时期发生了很多的大洪水,想必大禹治水时应该会见过蠃鱼。
预告旱灾的肥遗
肥遗这种异兽在《山海经》里多次出现过:“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太华之山上有一种蛇,名字叫肥遗,长着六条腿四个翅膀,出现的时候则预示着天下大旱。传说商汤曾经在阳山下看到肥遗,结果商朝干旱了七年。古人常说“商汤贤德,亦不免七年之旱”就缘于此。那么这种肥遗到底是什么生物呢?很多专家得出结论为蝗虫,古代蝗虫的出现就预示着有旱灾,因此肥遗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见的蝗虫。
预示打雷的夔牛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在东海距离岸边约七千里的地方,有一座流波山,山上有一种叫夔的上古神兽,它只有一只脚,整个身躯像牛一般,头上却又没有角。夔牛所到之处就会出现电闪雷鸣,伴有轰鸣雷声,因此它又被称为雷兽。
预示灾难的蜚
《山海经》中记载:“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山上有一种兽,形状似牛,脑袋是白色的,长着一只眼睛,还有蛇一样的尾巴,它的名字叫蜚,它在水中行走,河水就会干涸,它在草丛中行走,草就会枯死,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有很大的瘟疫。异兽蜚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之神,反正只要它经过的地方都会草木不生,更是会带来令人闻风丧胆的瘟疫,人人都避之不及。
预言战争的朱厌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有一种上古异兽,名叫朱厌,它长得像猿猴,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每当朱厌出现,预示着将要发生战争了。《图赞》有云“凫篌朱厌,见则有兵。”相传轩辕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就是因为朱厌的出现。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这些上古大神之间发生了战争,周围部落子民也受到了荼毒,因此朱厌是一种预言战争的不祥之物。
古籍《山海经》记载了大量上古神话和奇鸟异兽,是中国神话体系的奠基之作。《山海经》研究专家袁珂曾经说过:“《山海经》包罗万象却源自生活,它是华夏文明早期历史、民俗和文化的经典。”但是,我们在阅读《山海经》的过程中,会发现异兽不仅长相离奇,对未来还具有预言能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山海经》里的《山经》最为古老,成书年代不晚于商朝。具有预言能力的异兽基本都在《山经》之中,共有48种。异兽的预言能力主要体现在天灾、人祸、战争和祥瑞等4类。
1.预言天灾的异兽
上古时期农业并不发达,对于天灾的抵抗能力很弱。因此,《山海经》记载的25种异兽,具有预言旱灾、水灾、火灾、风灾和虫灾的能力,表现了上古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例如,《西山经》记载的异兽肥遗,现身阳山附近,导致商朝7年大旱。《中山经》记载的异兽鸣蛇,它居住的地方永远不会下雨。还有《西山经》记载的神兽毕方,曾曾救过黄帝的性命,但它的出现预示着火灾的降临。
2.预言人祸的异兽
在上古先民的观念中,瘟疫和徭役虽然都属于人祸,但是受到神秘力量的支配。《山海经》记载了4种能够预言瘟疫的异兽,它们分别是絜钩、蜚、跂踵和戾。其中,“蜚”还是中国神话里的上古凶兽和灾难之神。这种异兽长得像牛,头上的毛发是白色的,只有一只眼睛。它踏过河水,河水会立即干涸。行过草地,植物会立即枯萎。
《山海经》还记载了3种能够预言徭役的异兽。例如《南山经》里的狸力,长着猪的身体,却能发出狗吠。还有长得像人的猾裹,长得像鸳鸯的鹙鹕,它们的出现预示着统治者即将发布徭役。
3.预言战争的异兽
《山海经》记载了8种能够预言战争的异兽。例如,《西山经》记载的朱厌,它长得像猿猴,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朱厌现世意味着一场席卷天下的战争,传说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就是因它而起。因此,朱厌也是赫赫有名的上古凶兽。
4.预言祥瑞的异兽
与以上3类异兽不同,能够预言祥瑞的异兽,一般长相比较华美,没有恐怖的特征。《山海经》总共记载了5种具有祥瑞预言能力的异兽,其中3种是凤凰家族的凤鸟、皇鸟和鸾鸟,还有2种分别是文鳐鱼和狡。
神鸟凤凰是东夷和南方众多部落的图腾,自古以来都是瑞兽。《山海经》里还说凤鸟身上存在“仁、义、礼、智、信”5种颜色的花纹。文鳐鱼其实就是现在的飞鱼,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医疗功效。另外,文鳐鱼具有定期洄游的特性,给渔民带来丰收,因此它是一种瑞兽。
以上4类异兽的预言能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山海经》里,为何上古先民要赋予异兽预言未来的能力呢?首先,《山海经》体现了上古先民“万物有灵”的意识。在上古时期,先民对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认知不够。他们认为,一切生物和自然现象都是有灵魂的,天灾和人祸都是自然力量的体现。相对于人类,异兽与神灵的关系似乎更加亲近,它们具有一定的神力。
其次,《山海经》代表了上古时期的巫文化。巫文化产生于华夏文明早期,那时的巫师享有很高的地位,是神灵和人类之间的信使,也是文字和知识的掌控者。当天灾、人祸和战争发生时,人们要求巫师占卜原因,巫师很自然地便将灾害元凶强加到了异兽身上。
最后,《山海经》表现了上古先民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在食不果腹的上古时期,人类的力量是弱小的,因此才有了自然崇拜现象。华夏各个部落都有崇拜的图腾,其中大多数都是《山海经》里的异兽。有些专家认为,《山海经》里根本不存在异兽,所有的异兽形象都是部落图腾。异兽存在的区域,就是那个部落生活的地方。
帝俊
帝俊,为上古时期主宰三界的天帝,在正史中,并没有关于帝俊的记载,而在山海经的《大荒东经》和《大荒南经》中,皆有记载。可见,这是一位极其神秘的上古大神,根据山海经的描述,帝俊是太阳和月亮之父,帝俊的妻子为羲和和常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