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大神:盘古造物大神:伏羲女娲烛阴(烛龙):“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烛龙是北方大神,创造了北方世界,极光是他的化身,拥有控制全世界所有自然现象的力量(一般认为其本是北方民族神话中的创世神)五帝:南方火德炎帝中原土德黄帝西方金德少昊:名挚,号金天氏,黄帝之子,喜好音乐.北方水德颛顼:黄帝之孙,高阳氏,继黄帝后主宰三界,定日月星辰之位,隔绝天地使人神再难互通.东方木德帝喾:黄帝曾孙,高辛氏,在位70年,天下大治.(搜神中的当代五帝出自《尚书》:“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吓?,炎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四方属神:南:火神祝融:夏季之神,凤凰化身,兽身人面,乘两龙。一说与烛龙是同一人.西:金神蓐收:秋神,刑神,掌管日落之神。少昊的小儿子。人脸虎爪、遍体白毛、手持大斧、身乘双龙.北:水神共工:炎帝后裔,颛顼称帝时造反,被祝融打败后撞塌不周山.海神禺强:又名禺京,字玄冥,冬神,风神,人面鸟身.东:木神句芒:春神,草木神、生命之神,日出之神.少昊之子,人面鸟身.搜神中出现人物(不全,待补充):蚩尤雨师妾:“雨师妾在其(汤谷)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干宝《搜神记》刑天:“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与天帝争神的魔头,一说为炎帝部将,为炎帝复仇而向黄帝宣战。夸父:夸父追日渴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说是炎帝部将,战败后被应龙所杀,也有人说夸父是1个巨人族,这2个夸父不是同一人。应龙:黄帝首席大将,杀蚩尤,夸父,黄帝统一后被贬南方,为雨神西王母:“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少典:炎帝和黄帝的父亲石夷:“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西风之神,观像之神,一说为古代天文学家西海老祖:“西海??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m兹。”西海水神,风神天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谓水伯。其为兽也,十八尾、八首、人面、八足。”雷神:“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黄帝杀夔牛做鼓后,又把雷神杀了,用他大腿骨做了鼓槌...陆吾:昆仑山神,黄帝宫中总管“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英招:槐江山神,黄帝的园丁“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王亥(围灵山的土族大将):商汤的祖先,一说为商业之祖烛鼓,钦毗:“钟山之神,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毗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瑶姬(南阳仙子堂妹,赤松子未婚妻):炎帝四女,巫山神女风伯雨师:曾是黄帝的属臣,后来却助蚩尤与黄帝作战,被旱魃所败灵山十巫:“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古代的医生冰夷:“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女河伯,一说河伯之妻/女黄??:“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于儿神:“(夫夫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河伯冯夷这是大名鼎鼎的河神冯夷,又称河伯冯夷。他驾驭着两条青龙,正在兴风作浪。他原本是个普通人,修炼得道后就潜进大江大河,成了河神。他经常居住在水深三百仞的从极渊,一发起脾气来就江河横溢,泛滥成灾。水伯天吴“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这是唐朝诗人李贺《浩歌》诗中的名句。这个受天帝派遣能移动海水的水神就是水伯天吴。他住在朝阳谷一带的两条水流中间。他是野兽形状,长着八个脑袋并且都是人的面孔,八只爪子,八条尾巴,背部是青黄山神烛阴“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开眼就是白昼,闭目就是黑夜。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山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燕山雪花其大如席,一片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这是大诗人李白《北风引》中的名句译文,诗中的烛龙就是《山海经》中的烛阴,又称烛阴龙。它一吹气便是寒冬,一呼气便是炎夏。它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风。它的身子有一千里长,人面蛇身,全身赤红。天虞山神他有着酷男的刚毅面孔,猛龙的矫健身躯,他是天虞山的山神,管理着十四座山头。此时他身上闪着火光,张开锐利的指爪,正在作法。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其中《小引》和《后记》除去,共十篇散文作品。
混沌(又作浑沌)是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之一。
根据《左传》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并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蝌蚪的别名:个妞,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玄鱼、玄针(崔豹《古今注》)、虾莫儿(《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仙子(《本草纲目》)[1-2]、个个豆子,山东方言
蝌蚪(英文:tadpole)古时写作“科斗”,是蛙和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蜕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渐渐变成蛙或蟾蜍。
《山海经》,原名《山海图》。
山海经是图文并茂的上古地图。西周覆灭时,战乱到了首都。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地图过于巨大而无法带走,或者没有权限带走。所以,其中的史学人员以莫大的毅力,将这张地图上的内容转换成了一本平铺直叙的描述记录。然后,逃难到了南方的楚国。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大量古籍被毁。
《山海经》仍奇迹般地流传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奇人——东方朔的手中!东方朔凭借这本古书上的知识,成功地预言了皇宫内新进献的一只无人能识的、稀有的鸟的饮食习性。从而,名声大震,吸引了汉武帝的注意。从那时开始,《山海经》被大量印刷,流传于世。这说明,以前就有濒临灭绝的生物记载在这本书中。只不过,那些动物大部分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