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与地理的关系(山海经和现实对应的85处)

史记提到山海经吗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地理两字的最权威起源

《周易》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意思是语言遵循天地的变化之道,才能合乎天地自然之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才能了解自然变化的奥妙。从上文可知,古时风水与天文地理的密切关系。古代的地理书籍还有《尚书》和《山海经》等。

“地理”一词最初的含义是人类对感知到的自然环境的描述,是对地面上山川的认识,其词义特点是偏向于对自然环境的描述。

两汉时期:“地理”词义的初步扩大时期

东汉许慎进一步的规范了“地理”的词义,并规范了指代“地理”词义的称谓。见《说文·阜部》中云:“阞,地理也。从阜,力声。”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阞谓脉理。按力者,筋也。筋有脉络可寻。故凡有理之字皆从力。阞者,地理也。朸者,木理也。泐者,水理也。”所以但凡出现“理”字的词语,都可以按照脉理的原则进行解释,所以“地理”指的是地表的脉理,并以“阞”作为称谓。

但是由于两汉时期长时间的大一统局面,政局稳定,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并且张骞对西域的“凿空”之旅丰富了世人的眼界和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流,社会生活和管理对地理知识的需要也空前迫切,官方编修的地理志应运而生。随着班固著《汉书·地理志》之后,“地理”的词义开始扩大,其词义在原本对“山川描述”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人文现象的描述”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并在《汉书·地理志》编撰之后,增加了“学科”的含义。

唐宋明清时期:“地理”词义的转移时期

风水,又称“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中国风水术的发展与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史料说明:地理环境的勘察是相地活动的必要流程,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也是评价所相之地凶吉的依据。

唐宋时期,“地理”一词逐渐成为了风水学的代名词,其词义逐渐向“风水”转移。如宋朝笔记中,多以地理指代风水。《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录》、《地理五诀》、《地理四弹子》、《地理囊金》等等明清风水名著,此处的“地理”皆是风水的别称。风水先生也叫作地理先生。

明朝之后,风水派别中玄空派风水成熟。玄空风水是形势风水和理气风水的结合,其核心要求“形理兼查”。形,即观察内外之形;理,即考察理气凶吉。所以“地理”的逐渐有了命理的概念,并逐渐蒙上了迷信的色彩。

近现代时期:“地理”词义的缩小时期

近现代,由于中国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增多,西方近代科学的逐渐引入。根据外文翻译的新词,丰富了中国人的词汇世界。“地理”的词义再一次变化。

首先是“地理”词义保留“学科”的词义,等同于“地理学”。虽然近代国外与国内的“地理”都有学科的意思,但所指的内容却不相同,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指研究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的学科,而近代西方的地理学主要指研究地表各种事物及其关系的学科,并且出现了学科内的分派,通常分为研究自然环境的自然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以及研究经济活动的经济地理学。随着近代的中外交流,中国人接受了西方的观点,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地理科学。

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于其空间关系。不仅重视对空间现象(自然现象,人文活动,经济活动等)的描述,还试图寻找和解释其中的变化规律;不仅注重对现象的定性描述,还注重定量分析,对地理现象的解释由单纯的解释性描述,过渡到理论演绎、实验反馈、模式化的方法。

第二是“地理”的风水学语义逐渐失去。“地理”曾有的词义——“风水”等逐渐丢弃,“地理”逐渐成为了学科的意思。而“区划”的词义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词义进一步缩小。

词汇词义的变化,反映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也丰富了词义内容与表现形式。

自中国先秦时期至近现代之前,“地理”的词义一直在扩大,由先秦时期对山川的纹理,转为两汉时期对区域内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述,并增加了行政区划和学科的词义。

唐宋明清时期“地理”又增加了“风水”的词义,并随着明朝玄空风水学的形成,“地理”逐渐蒙上了迷信的色彩。

近现代后,“地理”的词义开始缩小,其词义主要是指代“地理学”,其词义较古义发生了缩小,另外近现代的“地理学”一词所代表的语义也与古代“地理学”的意义不同,由研究行政区历史沿革的学科变为解释和探索空间现象的学科。

山海经的重要点

以下是《山海经》的重要点:

记述了大量地理信息:《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志书,共18卷,记载了大量当时的地理信息,包括山、水、民族、动植物等方面的内容,为后世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介绍了许多神话传说:《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神话传说,如黄帝、炎帝、伏羲等神话人物的传说,以及许多关于神灵、怪物和传说生物的故事,为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和文化: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民族和文化,如西王母、东王母、九尾狐、白虎等神灵的来历和传说,以及许多与民族和神话相关的习俗和风俗。

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共工、祝融、夸父等神话人物的战斗,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说,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综上所述,《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地理志书,其中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地理信息和历史事件,为后世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山海经记录的是全世界吗

不是。

《山海经》不能说是全球地理,但是可以说它囊括了古中国人和外邦交流文化所能抵达的最远地方。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不要因为《山海经》可能覆盖全球就盲目认定整个世界属于中国。

地理的由来

地理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geographia,其中geo表示“地球”,graphia则表示“描述”或“书写”。因此,地理的字面意思是“对地球的描述或书写”。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态学等自然科学到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地理学和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早期的地图功不可没,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代的埃及、中国、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制作了地图和导航工具,并通过之后的探险和征服来不断拓展对地球的认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地理学成为了一门越来越重要的学科,并促进了人类对地球各个领域的认识和了解。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