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这本书,大体上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大部分,其中山经又依次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海经依次分为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八个部分,大荒经依次分为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五个部分,所以整部《山海经》大体上有三个大部分,一十八个小部分构成一整套山海经行文顺序。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话传说的古籍,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句。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山海经名句:
1.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山海经·北山经》
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山海经·海内北经》
3.采菊东篱悠见南山,山气夕佳飞鸟相与。——《山海经·南山经》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山海经·东山经》
5.久樊笼复返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海经·西山经》
6.刑舞干戚,猛志固。——《山海经·海外北经》
7.盛重难再晨,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山海经·海内南经》
8.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山海经·海内北经》
9.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山海经·中山经》
10.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山海经·海内南经》
这些名句涵盖了《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自然景观、人生哲理等方面,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风貌。
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地理志和神话传说集,分为《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西山经》四部分
《南山经》主要记录了南方地区的地理、动植物和神祇传说;《北山经》则介绍了北方地区的地理、动植物和神祇传说;
《东山经》描述了东方地区的地理、动植物和神祇传说;《西山经》则涵盖了西方地区的地理、动植物和神祇传说
这些内容为古代中国地理、神话和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丹穴山
丹穴山记载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处在南方第三列山系,是一座有名的神山,传说是夏禹葬地,在今河北北部。
2、青丘山
青丘山处于南方首列山系,是一座妖气很重的山。青丘山的山南阳面,玉石遍布,山北阴面,盛产一种青色涂料
3、招摇山
招摇山,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是一座林木丰茂,山清水秀的大山
4、昆仑山
昆仑山,记载在《山海经·西山经》中,不仅存在神话故事里,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昆仑山位于我国西部,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
5、不周山
上古神话中的山名,不周山,顾名思义,不完整的山,相传是共工撞断的
6、天帝山
天帝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天帝”二字
7、长留山
长留山记载在《山海经·西山经》中,网络小说花千骨借鉴过此地名,在小说中是一座仙山
8、发鸠山
发鸠山因精卫填海这个典故而出名
9、狱法山
狱法山,神话中的上古山名,《山海经》中记载属于北山山系
10、北号山
北号山,记载在《山海经·东山经》中的山,是东方第四列山系的第一座山,位于北海岸边上。
《山海经》是我国富于神话传说的著作,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的,是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山海经》里的10条经典名句,越品越有味道。
1.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山海经·中山经》。
苦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名叫山膏,模样像小猪,身子红得像丹火一样,爱骂人。
2.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山山中有一种草——萆荔,模样像是乌韭,生长在石头上,也攀缘树木而生长,人吃了它可以治愈心痛病。
3.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
泿水水中有一种虎蛟,模样像是鱼的身子,长着一条蛇似的尾巴,叫声像是鸳鸯,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生痈肿疾病,并且可以治愈痔疮。
4.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山海经·海内经》。
炎帝有一个孙子叫伯陵的,他和吴权的妻子阿女缘之间私通,阿女缘怀孕三年生下鼓、延、殳三个儿子。殳发明了箭靶,鼓、延发明了钟,创造了乐曲、音律。
5.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文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山海经·海外东经》。
君子国位于奢比尸国的北方,那里的人们穿衣、戴帽、佩剑,能吃野兽,供人使唤的两只花斑虎就伏在身边,为人喜欢谦让、不和人争斗。
6.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一颗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汤谷位于黑齿国的北方,居于水中,上面长者一颗大树,其中有九个太阳休憩在树的下枝,一个太阳休憩在树的上枝。
7.其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山海经·东山经》。(
犲山山中有一种野兽,模样像是猿猴,长着一身猪似的毛,它的叫声像是人呼叫,一跑出来,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8.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汁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可以血玉。——《山海经·南山经》。
仑者山山中有一种树,模样像是榖树,有着红色的纹理,流出来的汁液像是漆,汁液的味道像糖一样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会感到饥饿,还可以缓解疲劳,它名叫白?,可以用它来染红玉石。
9.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
巴蛇能够吐下大象,几年之后将大象的骨头吐出。这便是成语“蛇欲吞象”的由来,比喻人贪得无厌。
10.其木多椒椐,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山海经·中山经》。
虎尾山山上的树木中,有很多花椒树、椐树,有很多封石。山的南面有许多黄金,山的北面有许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