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山海经》的“作者”已“古记古远”,后又经历代文人多次补证添加。从史录该书的历代版本中不难看出,《山海经》编者的名姓来。即:晋有郭璞对该书的注解和图赞;明有杨慎对该书的补注;清有郝懿行对该书的笺注。又有毕沅新校的《山海经》正本,其依据郭璞之注而博採书传,虽多有考订,但旨称为善本。
《山海经》远源流长、广收博录,内容光陆离,神化寓言之传颇多。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及“大禹治水”等远古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山海经》的作者,据西汉末年主持整理皇家藏书的刘秀(歆)说,是跟随大禹治水的伯益。
这个说法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后来据此衍生出来大禹作《山海经》、夷坚作《山海经》等说法。但这些其实都是想当然的,并没有真凭实据,也不会是事实。
是徐客主编
《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一书由徐客编著,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佳作,堪称中国奇幻、魔幻文学的开山鼻祖。全书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水利、矿产等方面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
古代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山海经》最初是由大禹及其子伯益共同编撰。之所以有这种说法的出现,或许是因为《山海经》当中介绍了太多太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而能够将其写出的一定是知识渊博、足迹遍布天下的人物。作为治理天下洪水的英雄人物,治水时曾前往许多地方的大禹就很符合这个标准。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百科全书,由未知作者编纂而成。它于东汉末年成书,收集了丰富而神秘的地理、人物、动植物、神怪传说等内容,包含了我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遗产。虽然山海经的作者不详,但据推测,书中记载的传说多与华夏族群概念有关,可能是由原住民、先秦诸子等创作的录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流传开来。山海经描绘了一个神奇的仙境,以极其丰富的鲜明形象,勾勒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奇幻深邃之境,至今仍被广泛地研究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