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娲出自《山海经》
女娲补天的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盘古开天辟地
(山海经图)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根据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和《淮南子》等古籍中描述,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状态被称为"混沌"。混沌是一种形态模糊、无序混乱的状态,是没有明确形态和结构的原始状态。根据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用巨斧劈开了混沌,形成了天和地,开启了万物的生成之始。因此,可以认为混沌是在宇宙还未形成之前的原始状态,来源不可考。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不是来自小说,而是来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选自《山海经》,而《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包含的比较有名的神话故事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也是我国民间一种流传比较久远的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是中华先祖开创天地、描绘宇宙、创世育人的伟大史诗,体现了中华先祖的无穷智慧和伟大气魄。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选自《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