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烛龙。烛龙大概是《山海经》中最出名的山神之一了,一提起来,很多人都知道。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说:“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寥寥数字,让一位可随心变换白昼黑夜、冬夏的山神跃然纸上,也让世人原来山神并非一定是要仙风道骨、翩翩欲仙的模样。
关于烛阴的模样呢,有着不同的两种说法:一说是人面蛇身,一说是人面龙身。我觉第二种支持的人可能会多些,因为我时常听人说烛阴也成为烛龙,属于龙族,所以......
二、陆吾。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说:“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所以,陆吾被认为是昆仑山的山神。昆仑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的著名神山,其中居住着掌管着长生不死药的西王母,所以那里一直是凡人们向往的地方,谁都想去那里求仙药。但那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因为那里由神陆吾镇守,所以基本上没有人能够靠近探索它的秘密。
传说中陆吾“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也带有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为半兽的模样,不过这没有影响,反而更让他增添了几分的威严,使见者生畏。而且他不仅管辖着昆仑之丘,还“司天之九部”,可见他记得天帝的信任呢。
三、羭山神。在《山海经》并没有关于羭山神相貌的记载,不过我想他应该和其他的山神差不多,也是半兽模样的吧。虽然没有相貌记载,但在《山海经》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关于的祭祀规模,即:“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瘞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璧。”光是祭祀就需要美酒、玉珪、玉璧,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羭山神的崇敬,也从侧面可以看出那会儿的人生活条件都不错嘛,不然怎么出得起这么好的祭品呢?
四、英招。英招其实和陆吾有点像,也是负责管理着天帝“平圃”的神,当然这平圃没有昆仑山那么高级,而是槐江之山,所以他也被认为是槐江之山的山神。据说他人面马身且带有虎纹,甚至还有一双翅膀,所以常常被列入神兽一列之中。
五、泰逢。泰逢是和山的主神,也就是山神,他的样貌和常人相差不大,但是却有一条虎尾,所以还是很好分辨的。据说他有着变化莫测的法力,可以动天地之气,虽然我不是很理解动天地之气是什么意思,但结合看的那些电视剧、小说来看,应该是一个很厉害的技能呢。
六、骄虫。在《山海经》中还有一山神,名叫骄虫。骄虫为平逢之山的山神,相貌也是比较贴近常人,不过却有两个脑袋,这样奇特也难怪会成为山神了。据说它是所有螫虫的首领,也是一切蜂类动物的归宿之处,所以遇到他的人都要小心一点,以免会招来无数蜜蜂的围攻,想想都挺吓人的了。
其实在《山海经》中的山神成千上万,但是有名字却不多,很多都是一笔带过的,就比如像这样的:“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一座山一位山神的话,这里应该是有二十五位山神,但没有一位有名字的,可见这些有名字且单独记载的山神有多么的幸运、特别。
主要讲:烛龙是一位能够变换阴阳四季的神人;只要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会变成黑夜;它吹一口气马上会进入大雪纷飞的冬季;它轻轻哈气,就又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它屏息时,风和日丽;呼吸的时候,飞沙走石;所以,它常常蜷缩着,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呼吸。又传说,在大地混沌未开的时候,它口含“火精”来到天宫,在北方幽暗的天门中高高的举起“火精”,亮光霎时照亮了大地,一直照入阴暗的九泉之下。
古老而神奇的《山海经》反映了我们祖先伟大的想象力、创造力,蕴藏了巨大的智慧;其中的神话传说更是浪漫而瑰丽。
日月星,天上发光之物,由此可以引申辰也是发光的物体。
按天干地支演算,辰为龙。
按以上条件推算,辰是在天上,会发光,龙。把这三个事物结合起来,最接近的是闪电和彩虹。而彩虹已经有明确的事物指向,那么剩下的就是闪电。所以辰应该指的是闪电。
常羲:一称“常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之母。常羲是生育月亮的女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山海经》说:“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和现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谓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是指同时参照太阳和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
1.金兽——呲铁
要说代表金元素的神兽,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貔貅,因为它是一只专吃金钱财富,且有进无出的神兽,但这里说的金元素不止是指黄金,还包括所有的金属物质,在上古时有这样一头异兽,它叫作呲铁,出自《神异经》,形状象水牛,长了一对巨角,浑身皮毛漆黑,最有特点的是,它以吃铁为生,且排泄出来的也是尖锐的金铁,可以用来当做兵器,因此得了许多外号,如“食铁兽”、“兵兽”、“金兽”等。
?
2.木兽——独角兕
可能说独角兕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要说他另一个名字应该无人不晓,板角青牛,没错,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板角的意思是额头中间长了一根独角,而之所以称兕为青牛,是因为它浑身皮毛是青黑色的。很少有人知道在上古神话的设定中,独角兕的真正原形是千年木精,这一点在《嵩高记》和《录异传》中都有记载。
?
3.水兽——化蛇
在上古时代表水灾之患的凶神有很多,比如軨軨、九婴、相柳等等,然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化蛇,它出自于《山海经·中次二经》,准确的点出了化蛇是“水兽”,长着人面豺身,蛇身且生有双翼,声音时而像婴儿啼哭,时而又像妇人叫骂。不过化蛇一般不会开口,因为它一开口将招来水灾。关于化蛇有这样一个传说,那是在春秋时代,魏国大梁附近总是传来婴儿啼哭声,人们循声而去却找到了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泛滥不绝,洪水淹没了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村。
?
4.火兽——毕方
相信了解上古神话的朋友们都不会对毕方感到陌生,作为上古十大神鸟之一,毕方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身份也不一般,相传它是黄帝蛟龙战车旁的侍从,又是火神的宠物。毕方的外形为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因此毕方又被称为“火兆之鸟”。
?
5.土兽——狸力
狸力出自《山海经·南次二经》,外形像猪,声音却像狗叫,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本领高强,据传狸力有挖土遁地的能力,据传有狸力出现的地方,该地区就会大兴土木。
?
6.风兽——禺疆
有关于禺疆的外形说法有两种,一说它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掌管大海。一说它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但有一种共同的说法是,禺疆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大臣,是上古神话里公认的风神,据说人们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因此西北风也得名“厉风”。
?
7.雷兽——夔牛
要说上古时代知名度最高的神兽,夔牛至少能排进前三,这头出自《山海经·中山经》的神兽外形虽然跟牛差不多,还只有一只牛蹄,但却拥有日月般的光芒,还能发出雷鸣般的吼声,且每每出现都会带来狂风暴雨,可惜的是夔牛后来被黄帝抓住,用它的皮制成鼓,敲击起来响声可震慑敌兵,据说这还是黄帝赢得涿鹿之战的关键因素之一,毋庸置疑的是,夔牛必定是一头雷兽,甚至是上古雷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