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帝王(山海经里多少个异人国)

山海经除了烛龙谁是最厉害的

帝俊为天上地下的第一人帝王,打一个比喻,也就是第一任的玉皇大帝,那肯定是要比烛龙强的,所以帝俊是《山海经》中最强的神,但是奇怪是,帝俊有这么多后代,在后世都身居高位,但是记载的很少,后世更是销声匿迹了。在后世的历史甚至是神话故事中都是只字不提了。

山海经中的神帝

帝俊。她是上古时期主宰三界的天帝,正史没有记载但是在山海经中有明确的记载。帝俊十一位极具神秘的上古大神,他的妻子是羲和,常曦。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常曦生了12个月亮,也就是说帝俊是太阳和月亮的父亲。帝俊开创了人类新时代,让部落一步一步进入野蛮时代有慢慢进入文明时代

山海经有几位大帝

1、谈《山海经》,就要抛弃《史记》的成见,因为司马迁是儒家,对远古历史进行了增删,已经不是原貌。譬如山海云帝俊生后稷,司马迁则说是帝喾之长子。后稷是周朝祖先,那司马迁可不是篡改了历史。如果我们信仰山海,周朝之后,我们哪里是炎黄子孙,而是帝俊子孙。追根溯源,我们抛开司马迁,重读山海,发现,远古并非黄帝家谱,而是写了近十位帝,主要表现为三国演义:冠军帝俊,亚军黄帝,炎帝部落比较少。

2、帝俊与妻生日月,还在东、南、西、北建立国家: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季厘、西儋耳等十几个部落,这一数目与地域,远超黄帝。

山海经是怎么描述尧舜禹的

1、对于《山海经》而言,不少人一直对其持怀疑态度,这本古代典籍之所以会让人们造成如此错觉,就是因为其本身所记载的东西太过离奇,甚至不符合现代人的基本常识。

2、《山海经》一书,记录了一个上古时期的纷乱世界,包括地理、人文、河流、动植物、神话等内容。可是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山海经》中同时还记录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就是“三皇五帝”时期。

3、“三皇”分别是伏羲、黄帝、神农,而五帝则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三皇五帝是上古时期的圣人,他们为人类的繁衍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所谓的“法尧禅舜”,更是后代帝王们相互让位的道德典范。

4、可是在诸多史料中,我们总是能发现一些不和谐的字眼,而这些东西多数与尧舜禹有关,《山海经》就是其中一个特殊的例子。

5、《山海经·海内经》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也就是说,有一名叫作鲧的人,曾经偷盗了帝王的息壤而去治理洪水,并且没有听从帝王的命令,帝王这才派祝融前来杀死鲧。

6、在这一段话的描写中,“帝”指的是“帝尧”,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禅位于舜的尧。鲧是谁呢?鲧就是“大禹治水”神话中大禹的父亲。普遍的说法是,鲧因为治水失利并且偷盗了息壤,这才被尧所杀。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7、《山海经》中的这段话,主要围绕着两个关键词来描述,第一个词语是“洪水”,第二个词语是“息壤”。“息壤”是一种神土,据说还可以自我生长,称得上是治理洪水的神兵利器。上古时期发生洪水可能是一次真实的历史事件,因为在世界很多民族的神话中,都曾有过对大洪水的描述。可是对于“息壤”来说,其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8、文中的意思很明显,鲧是按照尧的意思而治理洪水的,并且其治理的效果应该不太成功,这才想起来去偷尧的息壤。可是此时问题来了,既然尧有如此神器,又为何派鲧去治理水患呢?即使鲧是尧治水代言人,可尧为何不早点将息壤交给鲧呢?

9、我们再观察尧对鲧前后态度的变化,从用之到杀之的过程,似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即尧就是想借着治水的名义杀死鲧。此时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尧为何要设计杀死鲧呢?难道他们之间有私人恩怨?没错,尧与鲧似乎有着解不开的恩怨。

10、从血统上来讲,尧与鲧都是黄帝的后代,尧是君而鲧是臣,但是鲧的身份也不简单。《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鲧的父亲是颛顼,他是在尧之

山海经最初的神祗

1、按照人类神话发展的过程来看,最早出现的神灵应是原始社会的自然神,主要有地神、天神、日神和月神。《山海经》记载了日神羲和、天神帝俊和月神常羲,却找不到地神的相关事迹。现在道教神话中地位卑微、身材矮小的土地公,似乎很难和《山海经》上古大神产生关联。那么,中国神话里的第一位地神是谁呢?有学者认为,这位上古大神在道教神话中,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2、说到地神,对道教神话有所了解的读者,会立即想到后土皇地祇,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后土娘娘”。她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一,主宰阴阳两界和自然万物的大地之母。但是,后土皇地祇是宋代才被朝廷加封的神位,要求民间将她与玉皇大帝同等规格祭拜。后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并不是一位女神。在《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话中,后土是一位男性,他是炎帝的后代。

3、《山海经》的《海内西经》介绍了炎帝家族的谱系。书中记载后土是炎帝的直系后裔,水神共工的第四个儿子,巨人夸父的祖父。《大荒北经》记载,后土是黄帝的臣子,帮助黄帝管理土地和农事。在《楚辞》中,后土还是古老的冥界主神。他和异兽土伯居住在幽都之山,人死之后灵魂都汇聚在这里。从《山海经》的相关记载来看,后土确实像是地神。

4、那么,这位上古大神究竟是谁呢?其实,后土就是《史记》记载的后稷,他是周人追认的始祖。商朝以天神帝俊为祭祀主神,周朝以地神后稷为祭祀主神。所谓“社稷”,就是从这里起源的。另外,“后”字是尊称,在甲骨文里的象形意义是土堆,象征着地神,或者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夏朝君主称“后”,大禹的家族也称夏后氏。

5、那么,后土就是第一位地神吗?当然不是,《山海经》已经告诉我们答案:第一位地神是上古大神——轩辕黄帝。《山海经》里天神帝俊主宰万物,轩辕黄帝主宰人间。《中山经》记载:“黄帝四面”。这里并不是说黄帝长了四张脸,而是说黄帝主宰华夏四方的土地。上古四方神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强,都是黄帝委派的地神。另外,黄帝这个称号的本意就是地神,因为土地是黄色的。

6、后来,道教神话兴起,地神黄帝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黄帝骑黄龙升仙后,变成了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薇大帝是道教“四御”之首,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从秦汉到宋代,地神的地位一步步衰落,最终演变成矮小的土地公。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地神其实被历代王朝统治者兼任。因为,历代皇帝皆自称“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不再需要一个主宰大地的神灵,土地公的职能受到了限制。

7、由此可见,道教神话中的紫薇大帝和《山海经》记载的地神,其实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