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神叫句芒,他长着鸟一样的身子,却有一张人脸。他经常驾驭着两条龙上天入地。句芒的名字叫重,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后来成为东方天帝伏羲的助手,他们共同管理着东方一万二千里范围内的事务。
1、代表着长生不死,更是主司某一方面的神仙,是为一种祥瑞。
2、人面鸟身"形象跟远古时期的神话有关;当时人类崇拜蛇,蛇就是"龙",传说女娲就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而古典神话"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就是由人变化成鸟的最初原形;后来也有关于"玄鸟生商"的传说,反映了商朝时期开始,鸟类成为华夏民族图腾崇拜的一部分;远古人类崇拜蛇是因为它让人"害怕",尤其是毒蛇;对于自己无力抵抗的力量,古人就把它想象成神灵,有一种敬畏心理;
人鸟神。在《山海经》中,人鸟神的特点大多是人面鸟身或者鸟首人身居多。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人面鸟身的人鸟神。根据《山海经》描述,黄帝的儿子和孙子,都具备人面鸟身的形象。黄帝是华夏部族的大首领,大首领的后人是这样的形象,从这可以反映出,人鸟神的本质,更是先民对部落上层人员认知的一种精神投射。而在《山海经》中,几乎所有的人鸟神,都具备掌握呼风唤雨、改造自然的能力。
1、风伯即指风神(参见《太公金匮》“五丈夫”),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面鸟身的神怪。又称风师、飞廉、箕伯等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起源较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意思是「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其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箕星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此当以星宿为风神。另外,楚地亦有称风伯为飞廉的。屈原《离骚》有句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晋灼注飞廉曰「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高诱注蜚廉曰「兽名,长毛有翼」。此当以动物为风神。唐宋以后,风伯曾作「风姨」、「封姨」和「风后」,即曾作女神。但以箕星作风伯之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汉族神话中的风伯,其实就是风神,也称作风师、飞廉、箕伯等等,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风伯的搭档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和雨神起源比较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道教认为风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雨师是个老头,名叫陈天君。
2、雨师和龙王的职司都是布雨,是否重复呢?事实上,在中国古代,雨师是一个地位崇高的神,人们求雨往往要祭祀雨师。对雨师的奉祀,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如前面“龙王”一节所述,但唐宋以后,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它们是一种东西,只是名称交叉不相同,有区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