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娲捏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咱们都很了解,笔者也不再赘述。在上古神话中,凡间出现人类后,人类聚集在一起生活,逐渐形成了几个氏族,也就是大大小小的部落。那么最早出现的五大氏族都有哪些呢?你知道多少?盘古开天后最早出现的五大氏族分别是: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九黎氏、轩辕氏。
2、这五大氏族中,最早出现的就是有巢氏和燧人氏。在上古时期,人类不会盖房子,碰见下雨阴天也只能在外面冻着。有巢氏这个氏族的一位领袖发明了房子,他带领族人们建筑房屋来遮风挡雨,躲避猛兽,从而形成了一个大氏族。燧人氏这个氏族的一位领袖发明了钻木取火,他把火焰和光明带到了黑夜,从而让自己的氏族逐渐壮大起来。火的使用,大大促进了古文明的发展。
陇西李氏源远流长,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出现了中国哲学大师、道家宗师老子李耳。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强盛帝国。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东晋、南朝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源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琅琊郡为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世称“会稽王谢两风流”。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出现了当时最多的宰相与皇后,是其他家族所不能及的。
门阀贵族之一。起家于魏晋时期,“淝水之战”,以谢安率其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门“王谢袁萧”第二位,南朝末年走向没落。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北方),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顶级门阀士族的地位。
西汉元鼎四年置弘农郡,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隋朝皇室,越国公素及子玄感等。唐朝“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众多杨氏驸马。
以汉末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都记载了其家族成员历史。迄今,中国陈姓人口达7000万,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3亿。其中世界分布颍川陈氏子孙达6000万以上,名列中国第五大姓,在南方地区和海外名列第一大姓。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者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
赵匡胤建立北宋时,消灭了八个国家,吴越因为富庶强盛而未被消灭。吴越国王钱镠的孙子钱弘俶,为了保护百姓生命财产,主动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钱氏名人辈出,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钱学森;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华裔生物化学家钱永健等等。
1、远古人类氏族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
2、炎帝氏族: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炎帝氏族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3、黄帝氏族: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共主,号轩辕氏。黄帝氏族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4、尧舜氏族:尧帝和舜帝是中国古代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的部落联盟被称为“尧舜氏族”。
5、夏商周氏族:夏朝、商朝和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建立在共同的氏族基础之上。
6、苗瑶氏族:苗瑶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氏族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7、匈奴氏族:匈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氏族历史悠久,曾经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燧人氏,旧石器时代燧明国人。《尚书大传》等古籍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炎帝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轩辕氏,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柏皇氏亦作“柏黄”。亦作“栢篁”。中国神话中的上古帝名。
柏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族政权系统所历掌政氏族之一,共历4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九年(西元前7224年——西元前7085年)。
祝融部落所处的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代,距今大约3000—5000年。其原始居地与颛顼部落的原始居地大体一致,主要分布在河南嵩山、新郑一带。
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
有巢氏,别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华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国,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市一带,后迁徙至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石楼山一带。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地在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立都河南舞阳。
葛天氏,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相传有葛天氏之乐,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共八曲。其发明“乐舞”,是乐舞始祖。
朱襄氏,华族(阪泉之战后改称“华夏族”),又号称飞龙氏、连山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