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话百科 > 中国神话故事 > 正文

山海经海内东经(喜欢山海经的人的性格)

山海经目录顺序

1、山海经目录山经第一卷《南山经》第二卷《西山经》第三卷《北山经》

2、第四卷《东山经》第五卷《中山经》海经第六卷《海外南经》第七卷《海外西经》第八卷《海外北经》第九卷《海外东经》第十卷《海内南经》第十一卷《海内西经》第十二卷《海内北经》

3、第十三卷《海内东经》大荒经第十四卷《大荒东经》第十五卷《大荒南经》第十六卷《大荒西经》第十七卷《大荒北经》第十八卷《海内经》

山海经里最著名的海川

1、《山海经·海内东经》描述其流程说:“泗水出鲁(指鲁都曲阜)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曾亲历泗河,“浮于淮泗,达于河。”泗河在古代曾是淮河水系的一条大川,被称作海川。

2、《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原共22篇约32650字。

山海经22本分别都是什么

山海经并不是22本,而是18本,分别如下:

山海经排行榜前十名

1、雷兽:即雷神,出现在《山海经·大荒东经》和《山海经·海内东经》之中,其所居之地名为雷泽,形象龙身而人首,其敲击腹部时便会有雷声响起,是司雷之神。相传神女华胥氏便是踏了他的足迹而生华夏始祖之一的伏羲(一说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故雷神是最初可寻的华夏始祖神之一。但《大荒东经》又有黄帝取雷兽之骨敲击夔龙之鼓一说,疑为拾取雷兽遗骨,非弑神之说。

2、烛阴:与雷兽一样,是最初的图腾崇拜形象之一,其记录出现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及《山海经·大荒北经》之中,其为钟山之神,形象为赤色龙身人首一目,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吹气为冬,呼气为夏,身长千里,不可方物。

3、女娲:华夏民族的始祖女神,最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其在《山海经》中的记录出现在《大荒西经》中,其身后肠子化为十名神人,号称女娲之肠,位于栗广之野。郭璞、袁柯等注释者认为这是女娲神力的表现。

4、西王母:同样是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女神之一,但《山海经·西山经》中记录的西王母形象与后世普遍认可的形象有天壤之别:其为神人身豹尾虎齿而善啸叫,披发戴玉胜,司掌天之五厉及五残(刑罚),又有不死药。当今神话学界多认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代表着原始巫祝神话向世俗、仙话神话改变的过程。

5、帝江:即混沌,记录于《山海经·西山经》之中,其形象为赤色黄囊,六足四翼,无面目而识歌舞。因古代“江”“鸿”为通字,而“帝鸿”就是黄帝的帝号之一,故有“帝江即黄帝”一说,但尚存争议。

6、少昊:五帝中的西方天帝,又称白帝,其事迹出现在《山海经·西山经》、《大荒南经》、《大荒北经》等处,相传其为金星之子,事迹有在东海中建立鸟国,教导孺帝颛顼等等,是五帝中位份较高的一位神祇。

7、蚩尤:三苗始祖,中国神话中的战神之一,其事迹广泛多见于《山海经·大荒四经》之中,且与应龙、女魃神话有较多重合。其主要事迹为击败炎帝榆罔氏,与黄帝争夺中央帝位,后失败被诛杀,其死后桎梏化为枫木,色如血。

8、羿:有穷族的神话英雄,其事迹出现于《山海经·海内经》等多处,其中记录了帝俊赐予羿彤弓素矰,令其下界扶持百姓,又有羿射杀凿齿,渡西王母之弱水等事迹。

9、颛顼:五帝之一的北方天帝,其事迹出现于《山海经·海内北经》等多处。主要内容有颛顼生诸国,绝地天通,死后复苏化为鱼妇等。其为中国神话中的礼法之祖,又有不肖子为厉鬼疟鬼,故又有“疫神帝”一称。

10、刑天:著名神话形象之一,其传说出现于《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相传刑天与黄帝(一说颛顼)争夺帝位,失败被斩首,葬于常羊山中,刑天复活,以乳为眼,以肚脐为口,继续挥舞干戚,叫嚣征战。后又有“刑天民”等志怪杂说。

山海经里和雷有关的异兽

要说代表金元素的神兽,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貔貅,因为它是一只专吃金钱财富,且有进无出的神兽,但这里说的金元素不止是指黄金,还包括所有的金属物质,在上古时有这样一头异兽,它叫作呲铁,出自《神异经》,形状象水牛,长了一对巨角,浑身皮毛漆黑,最有特点的是,它以吃铁为生,且排泄出来的也是尖锐的金铁,可以用来当做兵器,因此得了许多外号,如“食铁兽”、“兵兽”、“金兽”等。

可能说独角兕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要说他另一个名字应该无人不晓,板角青牛,没错,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板角的意思是额头中间长了一根独角,而之所以称兕为青牛,是因为它浑身皮毛是青黑色的。很少有人知道在上古神话的设定中,独角兕的真正原形是千年木精,这一点在《嵩高记》和《录异传》中都有记载。

在上古时代表水灾之患的凶神有很多,比如軨軨、九婴、相柳等等,然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化蛇,它出自于《山海经·中次二经》,准确的点出了化蛇是“水兽”,长着人面豺身,蛇身且生有双翼,声音时而像婴儿啼哭,时而又像妇人叫骂。不过化蛇一般不会开口,因为它一开口将招来水灾。关于化蛇有这样一个传说,那是在春秋时代,魏国大梁附近总是传来婴儿啼哭声,人们循声而去却找到了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泛滥不绝,洪水淹没了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村。

相信了解上古神话的朋友们都不会对毕方感到陌生,作为上古十大神鸟之一,毕方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身份也不一般,相传它是黄帝蛟龙战车旁的侍从,又是火神的宠物。毕方的外形为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因此毕方又被称为“火兆之鸟”。

狸力出自《山海经·南次二经》,外形像猪,声音却像狗叫,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本领高强,据传狸力有挖土遁地的能力,据传有狸力出现的地方,该地区就会大兴土木。

有关于禺疆的外形说法有两种,一说它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掌管大海。一说它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但有一种共同的说法是,禺疆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大臣,是上古神话里公认的风神,据说人们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因此西北风也得名“厉风”。

要说上古时代知名度最高的神兽,夔牛至少能排进前三,这头出自《山海经·中山经》的神兽外形虽然跟牛差不多,还只有一只牛蹄,但却拥有日月般的光芒,还能发出雷鸣般的吼声,且每每出现都会带来狂风暴雨,可惜的是夔牛后来被黄帝抓住,用它的皮制成鼓,敲击起来响声可震慑敌兵,据说这还是黄帝赢得涿鹿之战的关键因素之一,毋庸置疑的是,夔牛必定是一头雷兽,甚至是上古雷兽之首。

分享至:

中国神话故事相关

阅读排行榜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