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可以译为:刑天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2、原文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刑天是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是中国古代极富抗争精神的代表人物。
1、“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2、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
3、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1、“刑天舞干戚”里的“刑天”是《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人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刑天舞干戚”里的““干戚”是兵器,干为盾和戚为大斧。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山海经.校注》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2、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但被炎帝阻止。
3、后来蚩尤被黄帝铲平,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
4、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xíngtiān干戚gānqī干(盾)和戚(大斧)葬:埋。操:手持,拿着。干戚:干,盾;戚,斧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宝座。二者相斗,帝砍断刑天首级,并把他葬于常羊之山。但刑天魂魄不灭,竟把乳头当作眼睛、肚脐当作嘴巴,手执干戈,拿着盾和斧向天挥舞不止。刑天那种绝不屈不挠绝不服输的顽强的战斗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常为后人称颂。刑天,象征着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
刑天舞干戚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是一个巨人的名字,舞就是舞动的意思。干:是盾牌,戚:是兵器。这就话的意思就是刑天舞动这兵器。刑天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刑天舞干戚,的意思就是刑天舞动盾牌和武器,永远战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