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价值是怎样被确定的?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是否需要依赖于另外的东西?对这个问题的古典回答其实是很直观的:一个人手中的“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世界里货币所能带给他福利获得改善的“机会”的价值。
在一个完全没有“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不能代表任何机会。在一个有“交换”但不完全是“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福利改善的机会。在一个可以视为“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代表的机会取决于这个世界的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在一个货币化程度很高的经济里,货币的价值将进一步取决于这个经济对其它社会的经济的开放程度。一般而言,参与“等价交换”的人群的规模越大,货币所代表的机会的价值就越高。所以货币的价值依赖于哈耶克所说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能够扩展的范围。
不论如何,给定了个人世界的范围,个人手中的货币所代表的机会也就被限定了。让我们进一步研究如此存在着的个人的消费行为(消费函数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对利率、投资、通胀这类宏观问题有意义的基本的消费行为,是消费者沿“时间”配置消费资料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简单的分析模型是所谓“两时期消费模型”,如插图所示:插图里面的P表示“现期购买力”,F表示“未来购买力”,而无差异曲线族则代表决策主体在“现期购买力”所代表的消费品和“未来购买力”所代表的消费品之间权衡的“偏好序”。像通常的微观经济行为的分析一样,如果以直线L表示现期购买力E保留到未来时期所能够产生的未来购买力(换句话说,L的斜率包含了对“储蓄”的回报率),那么消费的均衡点将在A处实现(对应于福利水平U2);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通货膨胀、货币化程度降低、实行“配额”制……),对“储蓄”的回报率下降到由直线G代表的水平,那么消费的均衡点将移动到一个较低的福利水平点B处(在曲线U1上),对应于更大的现期消费和更小的未来消费(即宏观“储蓄”率下降);如果考虑到“投资”机会以及经济的开放程度,那么节约下来的现期购买力所代表的未来消费机会将不再是一条直线能够表示的。
按照费舍(I. Fisher)首创的投资理论,投资机会(依投资回报率高低排列)应当由曲线K表示,而消费与储蓄(投资)的均衡点将由C表示。很明显,均衡点C代表了比点A和点B都更高的福利水平(U3)。在一个更加完备的市场经济里面,货币的购买力的价值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例如,当允许个人自由进出“借贷市场”的时候,储蓄的回报率往往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得多,这可以用直线M表示,M上超过了点E所表示的现期购买力的部分,代表个人可以从市场上借到的现期购买力(对应于点E的右边的P轴上的点)。现在,最优或均衡的“消费-储蓄-投资-借贷”行为必须用一组点而不是单一的点来表示了。首先沿着投资机会曲线K从点E移动到点D1,从现期购买力E当中扣除这一投资所需的量,然后再将剩下的购买力的一部分拿到借贷市场上去“出借”,从而移动到点D2,投资回报率加上借贷市场对出借购买力的回报率,使得未来消费额大大提高(点D2所对应的F轴上的量),而点D2所在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比其余的均衡点更高的福利水平(U4)。
现在让我从以上的分析引申出几个制度方面的涵义:(1)一个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越高,它的“货币”的价值就越高。这已经被直线G过渡到直线L所产生的福利改善说明了;(2)一个经济所创造的投资机会越多,对企业家“利润权利”的保护和鼓励越坚决,对外部经济的开放程度越大,它的“货币”的价值就越高。这可以从投资机会曲线K和国际货币市场M对福利的改善来说明;(3)一个经济的宏观政治与政策环境越稳定,它的“货币”的价值就越高。这是因为社会与政治环境的高度不稳定使得“未来购买力”的预期贴现值大大贬值,相当于从直线L降低到直线G.“我们还没有进入门德尔的世界”,但是我们的世界,或者任何一个有“货币”的世界,仍然服从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规律,仍然可以有“货币行为”,以及描述这些行为的经济分析图式,并且,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门德尔处于同样的、“货币”的世界里。但是我同意樊纲的命题:我们还没有进入门德尔的世界。
我们还没有进入完全货币化的完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一命题隐涵了来自两个方面的询问:(1)我们是否应当进入门德尔的世界?(2)我们怎样进入门德尔的世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如果给定了“社会福利函数”,那么这两个问题就都是经济学问题;如果没有既定的社会福利函数,那么只有问题(2)是经济学问题,而问题(1)将成为“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在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时,选择哪一种货币对进行交易,对交易的最终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币种也是令很多外汇投资者始终困惑不解的问题。很多外汇投资者出现了亏损,就认为是自己走势判断失误。其实,其中有一个不易发现的盲点,就是您选择了一种不适合您的交易币种。如果选择正确的话,结果也许不同。目前各家外汇公司经营的交易币种,从大的方面分,可分为直接盘和交叉盘两种。直接盘指含美元的货币对,如美元/日元,英镑/美元,欧元/美元,美元/瑞郎等;交叉盘指不含美元的货币对,如英镑/日元,欧元/日元等。不同的货币对,走势不同,操作手法亦不同。下面,笔者仅以笔者所在公司经营的币种为例,结合自己的粗浅体会,谈一下各币种的走势特点及相应的操作手法,不当之处望广大汇友指正。一,直接盘中,往往按习惯分为欧洲货币与非欧洲货币,这两大类的走势亦不相同。 1,非欧洲货币。其中的代表是美元/日元,这也是在日华人最熟悉,最关心,交易最多的货币对。只所以很多投资者选择交易美元/日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在日本,对日元的汇率变动较为关心,并且认为易于得到有关日元的各种信息,有一种亲切感和关联感。但是与大多数汇友的认识相反,笔者个人认为,虽然大家生活在日本,与日元相关的消息来源较多,但这些消息能否合理的运用在操作上值得怀疑。依笔者个人体会,美元/日元在120以上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而在120以下时,操作价值就较小,其原因就是日本政府的干预。当操作要靠猜测日本政府的意图时,还有什么意思呢?明明看起来应该是跌,但由于日本政府的干预又长期跌不下去。而且由于不知道日本政府的干预规模,止损也不好放。若放止损,担心干预时被打上;不放止损,又担心什么时候走势反转。如果没有其他选择也就罢了,有其他好的选择,为什么还要抱住美元/日元不放呢? 2,欧洲货币。其中的代表是美元/瑞郎,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笔者个人认为,此类货币操作相对较为容易,只要下功夫,盈利的机会要远大于其他币种。 A,瑞郎/美元是上面提到的各币种中走势最规律的一种。换句话说,瑞郎的走势是最容易运用技术分析手段来判断的。K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等现存技术分析手段在分析瑞郎走势时,比分析其他币种应验的几率要大。但美元/瑞郎在操作上的具体问题是点值相对较小,波动相对较大,止损要放得大一些。因此,建议在有盈利,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再考虑参与美元/瑞郎的交易。 B,欧元/美元是笔者偏爱的币种。之所以偏爱欧元/美元,有这样几点理由:一是欧元的走势基本上和瑞郎相反,也较有规律,运用技术分析手段较易判断。而且在判断欧元走势时,可参照美元指数,瑞郎等的走势,参照物较多,失误率相对就较小。二是点值较大,波动相对瑞郎,英镑来说较小,容易设置止损。三是干预的因素很少,易于自我判断。因此,笔者认为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欧元/美元是较易入手的币种。 C,英镑/美元在大势走向上与欧元基本相同,但由于货币流通量较欧元小,波动相对就较大,特别是当日上下波动较大,设置止损难度也就较大。但一旦判断正确,盈利也较其他币种可观。因此笔者认为应在积累一定经验和盈利的情况下,再开始英镑/美元的交易。二,交叉盘。其中的代表是英镑/日元和欧元/日元。这两个币种也是很多在日公司的主交易币种。依笔者个人的看法,对于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外汇投资者来说,根本就不应该考虑去碰交叉盘。理由如下:一是交叉盘的波动,规律性极差。现存的各种技术分析手段在判断交叉盘的走势时,准确率要远远低于直接盘。因此,在判断交叉盘的走势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判断其他相关两个币种的走势。比如在判断英镑/日元的走势时,先要判断清楚美元/日元和英镑/美元的走势,这样的话,难度就等于加大了若干倍。如果真能判断清楚其他两个币种的走势,何必不直接交易那两个币种呢?二是当日波动幅度过大,难于设置止损。交叉盘当日波动200点是很平常的事。最近一段时间,英镑/日元当日波动超过400点的时候就有数次,止损几乎失去意义。况且,很少有外汇投资者能够承受放置200点以上的止损。很多外汇投资者喜欢英镑/日元,因为波动大。但是我没看到几个人因为它波动大而盈利,相反却看到很多人因为它波动大而输得很惨。三是干预因素的存在。日银在干预美元/日元时,对交叉盘的影响要大于直接盘。而且有时日银也直接干预欧元/日元的汇率。这样的因素,笔者认为是市场的不和谐因素,应尽量避开。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当美元/日元在120以上时,要重点关注美元/日元。当美元/日元在120以下时,不要死抱着美元/日元不放。应以欧元/美元为主,并在积累一定经验和资本后,兼顾瑞郎/美元和英镑/美元。对于交叉盘,笔者衷心地奉劝各位外汇投资者,还是不碰为好!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是政府强制发行,并以政府信用担保使大家愿意使用这些纸币来交易买卖东西,所以纸币可以买到东西,就具有了交换价值,就是通常讲的“价值”。注意,这个价值一定要以政府信用担保,如果政府没有信用,纸币价值就降低,比如越南发生经济危机,大家不信任越南的经济情况,纷纷不想用越南货币,越南的纸币就会大规模“贬值”,就是物价变得很贵,较多的货币也很难买到多少东西。而美元却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因为美国有实力,所以美国政府是可信任的,大家就会认可这个货币。另外一方面,货币发行过多,远超过了市场交易所实际需要的量,也会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比如市场实际需要流通十万亿人民币,政府发行了二十万亿,那么肯定物价要明显上涨,大体要变成原来的两倍。原来一个鸡蛋五毛钱,现在要一块钱,所以货币贬值了。
所谓的“人民币贬值”,也是指人民币变得不值钱的现象。这个不值钱可能是指在国内用相同量的人民币买东西能买到的更少了,也可能是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了,这个时候是表现为人民币和外国货币的汇率变化,相同量的人民币能交换到的外国货币更少了。
人民币对内贬值,是由于国内的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是怎么产生的呢?
1.按货币学派的说法,通货膨胀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即钱太多了,而钱来自流动性,来自高额的外汇储备。
2.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矿石,粮食价格飙升,同时伴有国际金融炒家炒作,美国生物能源等因素。
3.成本推动,要素成本提高,诸如原材料、劳动力、利率。
4.短期因素,诸如雪灾、地震、洪水。
5.通货膨胀会自我实现,那便是市场预期。
而对外升值,是人民币汇率走强了。
人民币对外升值原因:1.中国经济走强,当一国经济走强,会对他国具有吸引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当大家看好中国经济,加大持有人民币资产意愿,故人民币升值。
2.中国经济为出口导向型,这位中国积累了巨大的外汇储备,达1.78万亿之巨,中国长期的低汇率政策让中国出口占了很大便宜,发达国家颇为不满,认为中国抢走了他们工人的饭碗,给予人民币升值压力。
3.长期的低汇率政策,是中国对世界的补贴,浪费了中国的资源,污染了中国的环境,让汇率升值,促进中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国家也愿意。
人民币兑美元年化升值大概12%,而通货膨胀率今年大概7%左右,人民币在国外的购买力增强了,但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了,对拥有大宗进口的企业是利好消息,对全国人民而言,通货膨胀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