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港币,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10元纸币新版:是紫色配蓝色,加入新防伪措施。钞票上面有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及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的签名。
10元硬币:圆形,外环白镍合金,黄铜合金圆心。
港元最初与英镑挂钩,但是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减弱,更曾一度大幅贬值,影响香港经济。香港政府于是在1972年6月英镑作自由浮动后,改为将港元以美元挂钩。最初汇率为5.65港元兑1美元。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动。直至1983年,由于香港前途问题引发的信心危机令港元汇价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兑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当时的财政司彭励治宣布港元汇价与美元挂钩,定为7.80港元兑1美元,一直维持至今。
港币的上海话发音为:港陛(bi的拼音第一声),如发出bi的拼音第四声,那就是一句带有骂人性质的话,意指:傻瓜,笨蛋之类之人。声调的不同,决定了此话性质的不同,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个人不能自由买卖外汇,在上海的侨汇商店门口,银行门口,经常有“打桩模子”在问:港币有伐,港币有伐,这个bi字就发第一声音,不是第四声骂人的话。
苏州话港币这个词,是贬义词,意思不聪明,傻子,傻逼!因为苏州话在吴方言中,比较软,比较糯。不容易伤人,或者就是伤人了,对方不觉得伤得厉害。
港币是指香港的货币,其货币符号为「$」或「HK$」。港币与人民币是不同的货币,其汇率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香港的货币政策由香港货币管理局掌管,港币与美元挂钩,并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维持市场稳定。
意义就在于它在香港能流通,到大陆上也好兑换,重要的是它在世界上代表一个地区的货币,也是政府一国两制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