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整个根据地东起平汉线,也就是现在的京广铁路石家庄至安阴段,南达黄河边,西至同蒲路,北到正太路。整个占地约8万平方公里。
太行革命根据地是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挺进华北后,创建的以太行山脉为依托的革命根据地,地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不仅是晋冀鲁豫边区的发轫地和中心,也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驻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0年秋天,刘、邓率领八路军129师到了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在这里驻扎了四年之久,建立了著名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赤岸村是太行山下的一个中等山村,村北紧靠清漳河,东、南、西三面环山,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十分险要。
在涉县的4年中,129师帮助当地群众开山劈岭,修渠造田,发展生产,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29师当年的许多事迹,至今还在赤岸一带的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太行山地势险要,退可守、进可攻,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优势。我军熟悉当地情况,在日军进攻时,可以隐蔽起来,保存实力,太行山成为我军的庇护所。
另一方面,我军也可主动出击,利用有利地形,有效消灭日军,太行山成为我军消灭日军的阵地。
太行抗日根据地于1937年11月成立,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
1937年11月中旬,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逐渐向晋东南地区展开,在集总的直接指挥下,部队分散活动,在正太路沿线发动群众,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9年,由于日军打通了白晋铁路,使路东西两部的联系有了一定困难,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将晋冀豫根据地分为两部分,路东为太行根据地,1940年6月,太行军区成立,一二九师机关兼军区机关。1941年起,太行军民实行主力军地方化,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开展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太行山革命老区,因为老区所处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太行山山脉,故名为太行山革命老区。老区东起平汉线(今京广铁路石家庄至安阳段),南达黄河边,西迄同蒲路,北到正太路。包括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部分市、县。革命鼎盛时期面积达到8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大约300万;全区设8个专署,61个县政府;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党的领导机关是中共太行区党委,下辖8个地委,61个县委,普遍成立了区委和支部,有党员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