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是三教名山。也是观世音菩萨的一处道场。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武夷山的名字源于道教传说,秦汉时便是羽流禅家的栖息之所,后被道家尊为洞天福地;同时又是儒家朱子理学发扬、传播的源头所在,其创始人朱熹就曾长年居住于此;武夷山的佛教受我国东南沿海妈祖文化的影响,更是别具一格。以武夷宫、天心永乐禅寺、朱子故里为代表的三教遗迹在此和谐地并存,这在其它名山中实为罕见。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汉代史书中虽未见记载,但1958年发掘的程村韩城遗址中曾出土大量陶制茶具,证实了早在汉代时期南平居民就已经开始种植和饮用茶叶。北宋著名诗人范仲淹曾著有《武夷茶歌》来描述名誉天下的武夷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朱熹在武夷山水帘洞三贤祠前也有楹联一副:“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体现出他以茶代酒的待客之道。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
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
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
武夷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也是观世音菩萨的一处道场。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武夷山是道教圣地。
1、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
2、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