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景山同北海等处均为永定河故道。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此地堆成小丘,建成皇家苑囿,称为金中都十二景之一。
13世纪中期,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大都,土丘一带正处大都城中心,皇宫的核心建筑延春阁以北,故被辟为专供皇帝游赏的“后苑”。
明洪武初年(1368年),工部郎中萧洵参与拆毁元故宫,亲览后苑景色以及金殿、翠殿、花亭、毡阁等建筑。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顺治八年(1651年),万岁山改称为景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时,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景山受到严重破坏。民国17年(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属故宫博物院管理,修葺后供游人观赏。
自1950年至1955年,景山被军队短暂使用。1955年7月16日,景山公园重新开始迎接游人。2001年,景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景山公园是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虽然说景山公园的风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景山公园的山上可以拍下整个皇城,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打卡拍照的最好地区。如果能够在景山公园拍照的话,相信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所以说如果想要打卡拍照的话,那就应该选择去景山公园。
值得看。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景山公园1928年建园,全园总面积23公顷其中,花卉草坪占地1100平方米。该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园内有绮望楼、五方亭、寿皇殿、永思殿、牡丹园等景点。
崇祯皇帝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自缢于景山东面山坡。这是两天内他第二次上景山。十八日,得知外城已破,登上景山观望,只见烽火连天,一片混乱。崇祯连声叹息,在山上徘徊良久。这时他彻底绝望了。回宫后逼死皇后、刺死公主,凌晨仓皇跑到景山东麓。
他用头发遮住脸,在袖子上写下“皆诸臣误朕……无面目见祖宗……以发覆面”等语。在埋怨和羞愧交织中,告别了人世。身边只剩下一个太监,叫王承恩。王太监随后也在附近找了棵树,上了吊。50年代,还能看到一圈矮墙围着一棵歪脖子槐树,现今围墙早没了,原地新栽了一棵粗壮高大的树。
1987年1月,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向外界宣布,用遥感拍摄的北京景山公园园林平面图像,酷似一尊闭目盘腿打坐的人像,被称为景山坐像,园林北部寿皇殿建筑群是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眼眯着,带笑容,胡须是松柏,肩胸手腿是南部那座山。消息一出,惊动国内外,也引发了热烈的争论和疑惑。
有的学者认为,景山坐像是人为的,代表了古人的一种永恒的意愿。景山公园在元代本为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明永乐14年,为营建宫殿,将拆除的元代旧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残土堆在上面,取名万岁山,清顺治年间,改名景山。景山公园有五峰,古柏参天,风景宜人,从种种迹象看,是明人为了象征明朝江山永固,才独具苦心地塑造了景山坐像。
有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景山坐像并非人为所致,只不过是偶然的历史巧合而已,从哲学的角度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这种偶然性是经常发生的,不应把它和必然性联系在一起。
还有人提出,景山坐像或许和明成祖朱棣崇尚道教有关。
他们认为,景山坐像肯定是道教之神,因为坐像头上戴冠,有胡须,手合于前腹,与道教的真武大帝像相似,是道教的养生图示。景山坐像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夺取了皇位,解释是得到了真武帝神的灵助,于是在即位初期就想建宫观来报答真武帝神,并让建筑设计者巧妙安排。
道家秉承朱棣意旨,精心地设计出了景山坐像这一建筑奇迹。当然,对这一说法也有不少反对意见,景山坐像之谜一时还难有结果。
景山坐像是指位于北京市景山公园内的一座巨型石雕像。这座坐像是清朝乾隆皇帝下令雕刻的,高约14米,重达2500多吨。坐像形象为乾隆皇帝,身穿龙袍,手执玉笏,神态庄重。景山坐像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北京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