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1996年11月20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宝塔外,还有摩崖石刻、烽火台、摘星楼、明制铁钟、古城墙、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旧址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宝塔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有很多例如,有一则关于秦始皇葬礼的故事,说秦始皇曾下令在宝塔山上建造三座石塔,以供他的灵柩和陪葬品后来各种原因,这些石塔只建造了一座,现在成为了宝塔山上的著名景点此外,在宝塔山下还有王昭君墓和孟姜女庙的传说,这些都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关,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岭山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宝塔内辟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宝塔外,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延安宝塔始建。[1]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重建舍利塔。[10]
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修葺古塔并作为岭山寺院标志塔。[10]
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岭山寺塔在原塔倒后重建。[7]
2019年,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9]
古时候,延安这里是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客商云集,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繁华异常,人们生活的很幸福,提前就早早的进入到小康,可谓是家家有别墅,户户皆富足。可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山里修行了几千年的一条黑龙走火入魔,闯入延安城里,见啥吃啥,吃高兴了还喷火,搞的百姓死伤无数。
延安城的土地神管不了,就把这事逐级上报到天庭,玉帝听了后,勃然大怒,把吃了一半的蟠桃都给扔了,随即命令天神下凡,天神下凡后将黑龙诱出,用绳子捆住,然后用神通在山上建了一座九层宝塔,将黑龙压在塔下,并在塔上铸造一个金人神像,用来镇住了恶龙,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便形成了后来的宝塔山。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宝塔山就在延安的市中心,坐车进延安时,一眼就可以看到。宝塔山上,有许多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如烽火台、摩崖石刻、范公井、古城墙、摘星楼、嘉岭书院、日本农工学校等。
据塔旁石碑介绍延安宝塔(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建,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和明神宗万历36年(1608年)曾予以修葺。宝塔高44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36.8米,辟有南北二门,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登塔游览,山脚下有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墨宝“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宝塔山上是欣赏延安城市风貌和黄土高原风光的绝妙观景台,登山观景,可俯瞰革命圣地全貌。
关于宝塔建造有一种说法见于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的记载:
昔,延州(延安)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方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唐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跌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纵淫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勾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
由此可见,此说虽为玄怪录,然而其记载的时间和宝塔建筑的时间吻合,唐代大历年,唐代宗即位于安史之乱时,迷信佛教,因此此塔应为纪念慈悲喜合的大圣锁骨菩萨的一座佛塔较为可信,还有北门的“俯视红尘”也和佛因有些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