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零线。
直接接地,一端接用电设备外壳,作用是一旦设备外壳带电,可以通过保护零线放电到大地,起到保护的作用。
2、工作零线。
电表出线到家里,通常一根火线,一根零线,这根零线就是工作零线,火线、用电设备,工作零线形成回路,用电没备才能用电工作,所以工作零线、用电设备工作的时侯,工作零线带电的。
工零线又称为中性线,代号为“N”;保护零线又称为地线,代号为“PE”;保护零线:直接接地,一端接用电设备外壳,作用是一旦设备外壳带电,可以通过保护零线放电到大地,起到保护的作用。区分很简单,保护零线不带电。工作零线:电表出线到家里,通常一根火线,一根零线,这根零线就是工作零线,火线、用电设备、工作零线形成回路,用电设备才能用电工作,所以叫工作零线。用电设备工作时候,工作零线带电的。举个例子:家里的常用的电饭锅等的3眼插座,左边接工作零线,右边接火线,上面接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和火线及电饭锅形成回路,电饭锅就能煮饭了,保护零线接电饭锅外壳,防止电饭锅外壳带电
保护接地: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接地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如果家用电器未采用接地保护,当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或某一相线碰及外壳时,家用电器的外壳将带电,人体万一触及到该绝缘损坏的电器设备外壳(构架)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相反,若将电器设备做了接地保护,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就会沿接地装置和人体这两条并联支路分别流过。一般地说,人体的电阻大于1000欧,接地体的电阻按规定不能大于4欧,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就很小,而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很大。这样就减小了电器设备漏电后人体触电的危险。
保护接零:保护接零(protectiveconnecttoneutral)把电工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网的零线可靠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主要区别是:转发高手回答:(刚好我也在找这两个问题,一起参考吧)
(1)保护原理不同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在高压系统中,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及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此外,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
(2)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即适用于一般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
(3)线路结构不同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果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保护接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等开断电器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
有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的供电系统,说明供电系统要么是TN-S系统要么是TN-C—S供电系统。TN-S系统是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后,就不允许连在一起了。TN-C-S供电系统,工作零线前半部分共用,后半部分分开的系统,同样不允许连在一起。如果连在一起那么这个系统就变成了TN-C供电系统了。如果系统工作正常,是不会发生触电的,所以放心使用。
1、性质不同:保护零线的一端是直接接地的,另一端是接在用电设备的外壳上,工作零线是从电表中接到家中的。
2、保护原理不同:保护零线是在设备漏电后对地电压进行限制的,工作零线则是利用线路使设备形成一个单相的短路。
3、适用范围不同:保护零线通用于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上,而工作零线只能用在中性点直接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