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松散系数是由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在中国,混凝土设计规范一般指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中,关于混凝土的松散系数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于粗骨料直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其松散系数应不大于0.8。2.对于粗骨料直径大于40mm的混凝土,其松散系数应不大于0.85。3.对于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松散系数应相应地增加。4.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各类混凝土的特点和施工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混凝土的松散系数。
无收缩混凝土是指加适量微膨胀剂后的混凝土。
无收缩混凝土的特点是混凝土添加了膨胀剂后抵消了混凝土后期凝结硬化收缩变形。
普通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将发生体积收缩效应,在较大、较长或重要的建筑中为了控制因混凝土体积收缩产生裂缝,故在收缩应力集中处设立后浇带,后浇带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实际为掺加膨胀剂的膨胀混凝土,后浇带宜在主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浇注,常用的膨胀剂为uea等。
随着混凝土的发展和工程的需要,还出现了膨胀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各种特殊功能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新的施工工艺给混凝土施工带来方便。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答:正常情况下,普通混凝土比自然密实混凝土的强度要大。
首先,普通混凝土是指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配料比、材料质量、搅拌时间、其振捣的密实度、养护时间、拆模时间等项工序,都按照规定进行,其凝固时间达到后,强度就肯定能达到设计要求。这样的混凝土检测时也肯定是合格的。
其次,自然凝固混凝土其材料质量,配料比,施工过程的各项技术要求都难能严格,再加上振捣不密实,养护时间不够,拆模时间早,因此这样的混凝土就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其密实度就更难比得上普通混凝土了。反过来说,普通混凝土肯定就比自然混凝土密实度大的多了。
气泡产生原因混凝土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主要包括:
1、原材料方面
(1)气泡与水泥品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助磨剂(外掺专用助磨剂,厂家非常多,质量差异非常大,通常含有较多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通常会产生气泡过多的情况,且水泥中碱含量过高,水泥细度太细,。
另外,在水泥用量较少的低标号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由于水化反应耗费的水较少,使得薄膜结合水、自由水相对较多。从而导致气泡形成的机率明显增大(混凝土中水泡蒸发后成为气泡)。这便是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易产生气泡的原因。
建议:不同品牌的水泥,产生的气泡量会有明显不同。优先选择低碱、不掺助磨剂、适应性强、有一定品牌、规模较大、质量稳定且试配中气泡较少的水泥品种。
(2)外加剂类型和掺量对气泡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如混凝土中含有大泡特别多,通常可能是同减水剂中的较差引气成分有关。一般减水剂(特别是聚羧酸类减水剂和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中或泵送剂中可能会掺入一定引气成份的引气剂,减水剂用量增加,气泡也会增加;另外,当加入的外加剂为松香类引气剂时,所产生的气泡比其他类型的外加剂要稍多一些。
建议:让减水剂复配厂,取消减水剂中的引气组份。进行减水剂复配时,在选择复配材料时,不宜采用已发酵或长时间存放的原材料,如纸厂或糖厂的废液等(通常有较明显的异味或臭味)。
(3)粗细骨料对气泡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粒料级配密实原理,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级配不合理,粗骨料偏多、大小不当,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以及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砂率比试验室提供的砂率偏小,这样细粒料不足以填充粗粒料空隙,导致粒料不密实,形成自由空隙,为气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砂的粒径范围在0.3-0.6mm时,混凝土含气量最大,而小于0.3mm或大于0.6mm时,混凝土含气量会显著下降。
2、施工方面
(1)搅拌时间对混凝土内部产生气泡会有不同影响
如果搅拌不匀,外加剂多的部位所产生的气泡就会多(同样水灰比)。但过分搅拌又会使混凝土内部形成气泡越来越多,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2)脱模剂使用不当会影响气泡的产生
由于有些施工单位延用了老的脱模剂,常常使用的是机械厂回收下来的废机油,这种废机油对气泡具有极强的吸附性,混凝土内存在气泡一经与之接触,便会吸附在模板上而成型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还有一种脱模剂,即使是水性脱模剂,但对混凝土产生的气泡仍然有吸附的作用,使混凝土内的气泡无法随机械振捣而随着模板的接触面逐步上升,从而无法排出混凝土内部所产生出来的气泡。应慎重选择脱模剂。
(3)振捣情况影响气泡的产生
由于施工中振捣的环境不一,振捣手的操作对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的多少也有着根本的不同。作为混凝土结构,振捣越好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就会越密实,从分层振捣的高度和振捣时间两个方面来解释,分层的高度即每次下料的高度越高,则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就越不容易往上排出。但振捣的时间越长(超振)或越短(欠振)以及未振捣到的地方(漏振)对混凝土的表面气泡缺陷就会越来越多。超振会使混凝土内部的微小气泡在机械作用下出现破灭重组,由小变大。欠振和漏振都会使混凝土出现不密实而导致的混凝土自然空洞或空气型的不规则大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