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正文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扫墓祭祖等(我国重要祭祀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有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扫墓祭祖、蹴鞠、蚕花会、插柳、标祀、标墓、采食螺蛳等,其中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来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节扫墓俗称上坟,是一种祭祀死者的活动,南方沿海一带出于对祖先的礼敬,为了避开“坟”、“墓”二字,称之为“扫山”、“拜清”或“拜山”等。拜山分为两种,一种是埋葬父母祖辈的地方,称为“家山”,另一种就是对宗族祖先的拜祭,称为“祖山”。

清明节三大风俗

清明节最有名的三大风俗就是:扫墓祭祖、踏青、饮食。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一个中心习俗,许多人都会在这一天专门回到老家,祭拜祖先,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踏青也是清明节一个传统的习俗,因为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正是郊游的好时机,因此至今仍然有不少人会在这一天出门郊游。清明节在饮食方面也比较有特色,比如说要吃青团、鸡蛋等。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

清明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相传晋文公早年逃亡时曾险些饿死,还是介子推把自己大腿的肉割下来给他煮汤,才让晋文公活下来。后来晋文公登上王位,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此事就带人去找他,没想到介子推避而不见,随从提议烧山将其逼出来,结果山都烧完了介子推仍然没有出现,后来等人们找到介子推时才发现他背着母亲死在柳树下,于是晋文公就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之后又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分享至:

生活常识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