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直梯护笼标准根据GB4053.1护笼宜采用圆形结构,应包括一组水平笼箍和至少5根立杆其它等效结构也可采用:
1、水平笼箍采用不小于50mm×6mm的扁钢,立杆采用不小于40mm×5mm的扁钢。水平笼箍应固定到梯梁上,立杆应在水平笼箍内侧并间距相等,与其牢固连接。
2、护笼应能支撑梯子预定的活载荷和恒载荷。
3、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圆形护笼的直径应为650mm-800mm,其它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护笼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
4、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不大于1500mm。立杆间距应不大于300mm,均匀分布。护笼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不大于0.4m2
5、护笼底部距梯段下端基准面应不小于2100mm,不大于3000mm。护笼的底部宜呈喇叭形,此时其底部水平笼箍和上一级笼箍间在圆周上的距离不小于100mm。
6、护笼顶部在平台或梯子顶部进、出平面之上的高度应不小于GB4053.3(1050mm)中规定的栏杆高度,并有进、出平台的措施或进出口。
7、未能固定到梯梁上的平台以上或进、出口以上的护笼部件应固定到护栏上或直接固定到结构、建筑物或设备上。
直梯护笼标准根据GB4053.1
护笼宜采用圆形结构,应包括一组水平笼箍和至少5根立杆其它等效结构也可采用:
1、水平笼箍采用不小于50mm×6mm的扁钢,立杆采用不小于40mm×5mm的扁钢。水平笼箍应固定到梯梁上,立杆应在水平笼箍内侧并间距相等,与其牢固连接。
2、护笼应能支撑梯子预定的活载荷和恒载荷。
3、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圆形护笼的直径应为650mm-800mm,其它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护笼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
4、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不大于1500mm。立杆间距应不大于300mm,均匀分布。护笼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不大于0.4m2。
5、护笼底部距梯段下端基准面应不小于2100mm,不大于3000mm。护笼的底部宜呈喇叭形,此时其底部水平笼箍和上一级笼箍间在圆周上的距离不小于100mm。
6、护笼顶部在平台或梯子顶部进、出平面之上的高度应不小于GB4053.3(1050mm)中规定的栏杆高度,并有进、出平台的措施或进出口。
7、未能固定到梯梁上的平台以上或进、出口以上的护笼部件应固定到护栏上或直接固定到结构、建筑物或设备上。
步骤/方式1
水平笼箍采用不小于50mm×6mm的扁钢,立杆采用不小于40mm×5mm的扁钢。水平笼箍应固定到梯梁上,立杆应在水平笼箍内侧并间距相等,与其牢固连接。
步骤/方式2
护笼应能支撑梯子预定的活载荷和恒载荷。
步骤/方式3
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圆形护笼的直径应为650mm-800mm,其它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护笼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
步骤/方式4
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不大于1500mm。立杆间距应不大于300mm,均匀分布。护笼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不大于0.4m2
步骤/方式5
护笼底部距梯段下端基准面应不小于2100mm,不大于3000mm。护笼的底部宜呈喇叭形,此时其底部水平笼箍和上一级笼箍间在圆周上的距离不小于100mm。
步骤/方式6
护笼顶部在平台或梯子顶部进、出平面之上的高度应不小于GB4053.3(1050mm)中规定的栏杆高度,并有进、出平台的措施或进出口。
步骤/方式7
未能固定到梯梁上的平台以上或进、出口以上的护笼部件应固定到护栏上或直接固定到结构、建筑物或设备上。
梯段高度大于3m是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不大于7m,应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安全护笼。
梯段高度大于3m是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不大于7m,应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安全护笼。
施工安全笼梯建筑安全梯笼施工主要构件为立杆,横杆和斜杆,立杆上每间隔75CM设置有一排销库。框架式梯笼脚手架主要由立杆、横杆、斜杆、横撑、顶杆、底座、可调底座、脚踏板、楼梯、附墙外支架及其他配套构件组成。
根据GB4053.1-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5.3.2的规定,
垂直梯段高度大于3m是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不大于7m,应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安全护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