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有:
⒈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
⒉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
⒊水泥挡土墙;
4.土钉墙(喷锚支护);
5.逆作拱墙;
6.原状土放坡;
7.桩、墙加支撑系统;
8.简单水平支撑;
9..钢筋混凝土排桩;
10.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式的合理组合等。
、排桩或地下连续墙:适用条件: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
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
2、水泥土墙: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
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150kpa;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
3、土钉墙: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4、逆作拱墙: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
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
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5、放坡: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
施工场地应满足放坡条件;
可独立或与上述其他结合使用;
当地下水位高于坡脚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有时几种方式混合使用
一、基坑的分级
一级基坑:重要工程,支护结构与基础结构合一工程,开挖深度>10m,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在开挖深度以内;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历史或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需严加保护;
三级基坑:开挖深度<7m,且无特别要求的基坑;
二级基坑:不属于一级或三级的其它基坑。
二、一般基坑的支护方式
深度不大的三级基坑,当放坡开挖有困难时,可采用短柱横隔板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斜柱支撑、锚拉支撑等支护方法。
1、基槽支护
基(沟)槽开挖一般采用横撑式土壁支撑。可分为水平挡土板及垂直挡土板两大类。前者挡土板的布置又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两种。湿度小的粘性土挖土深度<3m时,可用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对松散、湿度大的土可用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挖土深度可达5m。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其挖土深度不限。
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垂直挡土板式支撑
2、简易支护
放坡开挖的基坑,当部份地段放坡宽度不够时,可采用短柱横隔板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等简易支护方法进行基础施工
短柱横隔板支撑
仅适用于部分地段放坡不够、宽度较大的基坑使用。
临时挡土墙支撑
仅适用于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宽度较大的基坑使用
3、斜柱支撑
先沿基坑边缘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适用于深度不大的大型基坑使用。
施工现场,基坑打设柱桩
常用的挡墙支护方式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支护、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锚喷支护、坡率法。
挡墙的作用:1、路肩墙或路堤墙设置在高填土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地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土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建筑物;
2、滨河及水库路堤,在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
3、设置在隧道口或明洞口的挡土墙,可缩短隧道或明洞长度,降低工程造价;
4、设置在桥梁两端的挡土墙,作为翼墙或桥台,起着护台及连接路堤的作用;
5、抗滑挡土墙则可用于防止滑坡。
1.预制混凝土板桩该支护形式施工较为困难,对机械的要求相对较高,挤土现象很严重。
其桩间采用槽榫接合的方式,有时需要止水措施加以辅助。
该支护形式由于本体自重大,受起吊设备的限制,不适用于深大基坑。
2.钢板桩这是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