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制作方法和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5、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矿物。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粉磨至适宜的粒度,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水泥制造的具体原理是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制成水泥。
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
由于在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输送和收尘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尤其是窑外分解技术的出现,一种干法生产新工艺随之产生。
采用这种新工艺使干法生产的熟料质量不亚于湿法生产,电耗也有所降低,已成为各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
扩展资料
水泥原料和燃料进厂后,由化验室采样分析检验,同时按质量进行搭配均化,存放于原料堆棚。粘土、煤、硫铁矿粉由烘干机烘干水分至工艺指标值,通过提升机提升到相应原料贮库中。石灰石、萤石、石膏经过两级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各自贮库。
化验室根据石灰石、粘土、无烟煤、萤石、硫铁矿粉的质量情况,计算工艺配方,通过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磨机进行粉磨,每小时采样化验一次生料的氧化钙、三氧化二铁和细度的百分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使各项数据符合工艺配方要求。
根据熟料质量情况由提升机放入相应的熟料库,同时根据生产经营要求及建材市场情况,化验室将熟料、石膏、矿渣通过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水泥配比,由水泥磨机分别进行425号、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粉磨,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分析检验。
磨出的水泥经斗式提升机提入3个水泥库,化验室依据出磨水泥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水泥的均化。
经提升机送入2个水泥均化库,再经两个水泥均化库搭配,由微机控制包装机进行水泥的包装,包装出来的袋装水泥存放于成品仓库,再经化验采样检验合格后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水泥的配方水泥是以石灰石、粘土、铁矿粉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混合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经1450度左右的温度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和石膏按比例混合磨细而成。水泥的配方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80%~90%,为质量分数,以下同)、粘土(10%~15%)和铁矿粉(1%~2%)。为了控制凝结速率),还要在熟料中加入3%以下的石膏。
自制水泥的方法其实比较简单,只需要将石灰石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煅烧成熟料,再加入适量的石膏进行磨细就可以得到水泥了。
具体来说,可以先将石灰石和粘土按照2: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进行搅拌,制成泥浆状。然后将泥浆干燥后煅烧,最终得到熟料。将熟料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石膏进行混合,就制成了水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制水泥质量可能不如市售水泥,建议在实验室或小规模工程中使用。
水泥配方比例及制作
1、不同型号的水泥,配比不一样,具体配比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比如C25型号的水泥混泥土,那么水泥、沙、石和水比例要按照1:1.4:2.8:0.48来配比,也就是水泥含量415千克,那么水含量要达到195千克、沙子580千克,石子1180千克。
2、如果配比C30级混凝土,水泥、砂、石、水比例按照1:1.18:2.6:0.41。水泥需达到450千克。沙子540千克,石子是1200千克,水200千克。
3、如果配比C35级混凝土,水泥必须要达到42.5级别,水泥、砂、石、水比例按照1:1.37:2.7:0.4。如果配置C40级混凝土
使用水泥级别达到42.5的水泥,砂石、水比例按照1:1.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