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吊顶单边距离超过12米应设置伸缩缝。
2.双层石膏板天花需留10-20mm缝,交接长度为30-50mm,伸缩缝边沿至吊筋间距不大于300mm。3.单层石膏板吊顶上衬细木工板(防火处理)与边龙骨连接,下口留10-20mm缝。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18年版)中3.5.11条规定;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常用的措施有:软性接头法,即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两的管道;丝扣弯头法,在建筑沉降过程中,两边的沉降差由丝扣弯头的旋转来补偿,仅适用于小于50mm的管道;活动支架法,在沉降缝两侧设支架,使管道只能在垂直位移,以适应沉降、伸缩的应力。
1、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以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当屋面没有保温或者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少。
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适当减小。
欲增大伸缩缝大间距,或甚至不设伸缩缝,其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以及如何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伸缩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向伸缩缝,每4米至6米必须设置一个;另一个是纵向伸缩缝,每3米到4.5米必须设置一个,但纵向伸缩缝只在道路宽度大于9米时出现,一般在道路中间。
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因气温环境变化引起的建筑物受热膨胀,遇冷收缩。防止建筑物出现裂缝。无论是建筑也好,桥梁建设也好,线路建设也好,都留有伸缩缝,基本用途相同。
状况良好的伸缩缝可以保证道路桥梁的安全,保证基本工程,伸缩缝装置可以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自由调节,使整个桥梁系统稳定。另外,由于车辆行驶中没有跳跃现象,噪音小,道路桥梁表面的伸缩缝也可以防止雨水和垃圾进入桥梁路基结构内部,损坏道路桥。
通常,地面沾水后,进入养护阶段。养护的要求与水量和温度有关。此外,水泥的地面养护也将根据实际采购进行养护。养护水泥时,使用薄膜、土工布等工具进行养护。不建议用水围着养护,因为湿度很难控制。
缝的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混凝土路面伸缩缝安装规范路面伸缩缝基本施工步骤和要求如下:
1、切缝开槽;
2、校正预埋筋;
3、填塞构造缝;
4、就位和焊接:用吊车或人工将伸缩缝装置放入槽口内,注意左右前后位置要准确。遇有干涉的预埋筋可适当扳弯,然后借助铝合金直尺和塞尺由中间向两端调整伸缩缝装置的顶面高度,直至顶面比沥青路面低0-2mm(D80)、0-3mm(D160),这时如果伸缩缝装置的缝隙宽度正好符合安装温度的要求,即可预埋筋扳靠到较近的伸缩缝装置锚环上进行焊接。
5、塞泡沫板、穿筋、盖网、浇筑水泥砼。
其中缩缝为收缩缝,深约80MM,宽15MM,设缝间距5~6M,伸缝为胀缝,缝宽20MM,并完全断开,缝间距35M左右.另超过6M宽的路面还应设纵缝。
1、缩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2、伸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在道路工程里面,解决路面变形有两种方法,疏导和约束。疏导的方法主要是设路面接缝,约束的方法主要是板面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