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正文

狂人日记的恐怖之处

鲁迅的狂人日记触目惊心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对于暗影重重的封建社会来说,叛逆的主人公是离经叛道的狂人,但对于正常社会来说,所谓的“狂人”再正常不过了。

狂人形象的创造是对封建社会的鞭笞。警醒民众推翻吃人的社会。

《狂人日记》中狂人害怕赵家的狗。“赵家的狗”谐音是“照家的狗”,影射的是封建势力的狗腿子们随时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老百姓,维护主子的反动统治。借此表达当时社会环境黑暗、压抑,呼应文章“吃人”的主题。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文字艺术无法言传,只可意会。

明明黑漆漆的是夜,却不知是日是夜,比喻黑白混淆的(人性或者当时的社会)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则暗示某种恐怖的来临。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则是用动物的特点来描写人性的暗面,阴险。总之是在用文学的手法刻画赤裸的人性。

此段落为连接上段和下段起到了过渡作用。且烘托出某种不祥的征兆即将到来时的难以言喻的意境。狂人日记中的最精彩片断。

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深有感触,鲁迅把日记与妄想症患者的内心独白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自己所想的内容——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人性无存,良知泯灭,要走出现状只有改变“吃人”的恶习。

分享至:

生活常识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