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但渔人所见的桃花源风光及农民古朴纯真、热情好客,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是因为渔人现实生活的贫苦和艰难,从而对桃花源产生浓烈的渴望和幻想,却有因封建思想的束缚,而不得不对太守报告,可见当时封建帝制压迫之下,老百姓的悲惨生活.
答:渔人不守信用向县里告密,他是想让太守带人寻找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渔人也想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居住。“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渔人还是“处处志之”,故意在沿途留下记号。“诣太守说如此”,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当地官府。报告官府是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说:某地的村民不服徭役、不纳赋税,偷漏苛捐杂税六百年,如果对他们追缴税款,该是一笔多么丰厚的税收啊!
因为渔人把这经历作为巴结太守、趋奉权贵的资本,以求名利双收.因此他不仅“为外人道”了,而且还带人来“寻向所志”,当初“处处志之”,显然是早就存了出而复寻、邀功请赏的心思,其为人之奸诈、内心之险恶、媚官之心切,已昭然若揭了.
可他机关算尽太聪明,桃源佳境岂能被他这等愚人寻到,他与桃源人截然相反的丑陋言行只能是进一步衬托出其愚蠢罢了.
反面:
忘恩负义依附权势助纣为虐自食恶果。
正面:
渴望生活的世界时世外桃源,终生寻找。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